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3:29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而生。流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貌单元,它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具有生态复杂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具备人类提供多方面服务功能。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受损的流域生态系统,探索生态系统修复途径,以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艾比湖流域为研究靶区,以该流域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初步构建了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研究区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针对其健康状况从土壤肥力、水质状况及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艾比湖该流域的生态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第一章介绍了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水质和土壤环境评价,并基于PSR模型建立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表,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对策;概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生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方法和研究尺度;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第二章介绍了艾比湖流域的地理位置,阐述了艾比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艾比湖流域地理位置及研究区范围
图 2-2 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 1955-2008 年年径流变化2.2.2 降水量变化艾比湖湿地 1961-2007 年间(如下图),年平均降水量为 53mm。艾比湖周边气象站降水量变化趋势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三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化趋势均在不断增加,其中博乐气象站的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1 世纪初的 8 年(2000-2007)与前 39 年 (1961-1999 年)的平均值相比,整个湿地年降水量增加了 9.3%。结合另外温泉、乌苏两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温泉在五个气象站中的降增幅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 世纪最初的 8 年,山区的降水量增加较平原区与湖区明显,因而增强了山区径流的降雨补给量,且降雨的这种变化,符合学者对西北气候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论断[5]。
图 2-2 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 1955-2008 年年径流变化2.2.2 降水量变化艾比湖湿地 1961-2007 年间(如下图),年平均降水量为 53mm。艾比湖周边气象站降水量变化趋势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三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化趋势均在不断增加,其中博乐气象站的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1 世纪初的 8 年(2000-2007)与前 39 年 (1961-1999 年)的平均值相比,整个湿地年降水量增加了 9.3%。结合另外温泉、乌苏两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温泉在五个气象站中的降增幅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 世纪最初的 8 年,山区的降水量增加较平原区与湖区明显,因而增强了山区径流的降雨补给量,且降雨的这种变化,符合学者对西北气候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论断[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J]. 金海龙,白祥,满中龙,昝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2)
[2]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2)
[3]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J]. 徐翠娟,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10)
[4]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海鹰,高翔,阿不都外力,邓红,曾雅娟,吴加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5]艾比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J]. 傅德平,何,袁月,吕光辉.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5)
[6]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扎龙湿地健康水循环评价研究[J]. 周林飞,许士国,孙万光. 水科学进展. 2008(02)
[7]异龙湖湿地功能可持续性评价及PSR模型时滞性研究[J]. 翟红娟,崔保山,王英,王娟,赵欣胜,胡波.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8]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代“流域水环境管理战略研究”专栏序言[J]. 孟伟,张远,郑丙辉,吴为中,毕彤. 环境科学学报. 2007(06)
[9]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 祁帆,李晴新,朱琳. 海洋通报. 2007(03)
[10]桂林市自来水厂源水水质分析与评价[J]. 王雅茹,刘德深,唐荣华,于巧玲.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 李新琪.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D]. 赵广琦.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杭州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卢志娟.浙江大学 2008
[2]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刘佳.厦门大学 2008
[3]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秦昌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439890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艾比湖流域地理位置及研究区范围
图 2-2 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 1955-2008 年年径流变化2.2.2 降水量变化艾比湖湿地 1961-2007 年间(如下图),年平均降水量为 53mm。艾比湖周边气象站降水量变化趋势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三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化趋势均在不断增加,其中博乐气象站的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1 世纪初的 8 年(2000-2007)与前 39 年 (1961-1999 年)的平均值相比,整个湿地年降水量增加了 9.3%。结合另外温泉、乌苏两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温泉在五个气象站中的降增幅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 世纪最初的 8 年,山区的降水量增加较平原区与湖区明显,因而增强了山区径流的降雨补给量,且降雨的这种变化,符合学者对西北气候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论断[5]。
图 2-2 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 1955-2008 年年径流变化2.2.2 降水量变化艾比湖湿地 1961-2007 年间(如下图),年平均降水量为 53mm。艾比湖周边气象站降水量变化趋势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三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化趋势均在不断增加,其中博乐气象站的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1 世纪初的 8 年(2000-2007)与前 39 年 (1961-1999 年)的平均值相比,整个湿地年降水量增加了 9.3%。结合另外温泉、乌苏两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温泉在五个气象站中的降增幅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 世纪最初的 8 年,山区的降水量增加较平原区与湖区明显,因而增强了山区径流的降雨补给量,且降雨的这种变化,符合学者对西北气候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论断[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J]. 金海龙,白祥,满中龙,昝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2)
[2]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2)
[3]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J]. 徐翠娟,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10)
[4]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海鹰,高翔,阿不都外力,邓红,曾雅娟,吴加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5]艾比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J]. 傅德平,何,袁月,吕光辉.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5)
[6]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扎龙湿地健康水循环评价研究[J]. 周林飞,许士国,孙万光. 水科学进展. 2008(02)
[7]异龙湖湿地功能可持续性评价及PSR模型时滞性研究[J]. 翟红娟,崔保山,王英,王娟,赵欣胜,胡波.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8]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代“流域水环境管理战略研究”专栏序言[J]. 孟伟,张远,郑丙辉,吴为中,毕彤. 环境科学学报. 2007(06)
[9]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 祁帆,李晴新,朱琳. 海洋通报. 2007(03)
[10]桂林市自来水厂源水水质分析与评价[J]. 王雅茹,刘德深,唐荣华,于巧玲.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 李新琪.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D]. 赵广琦.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杭州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卢志娟.浙江大学 2008
[2]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刘佳.厦门大学 2008
[3]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秦昌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43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3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