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并强调要重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2013年初,国务院出台《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近年来,孝义市按照国家和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把循环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基本路径,围绕传统产业循环化和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以企业小循环为基础,以园区中循环为承载,逐步形成市域经济大循环格局,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了长效推动孝义市循环经济更大规模、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发展,本文对孝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孝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确定了下一步发展总体思路及途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等。第二部分:研究理论基础,对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区域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以及循环型社会等概念。第三部分: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孝义市的基础条件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得出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及途径,确定的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从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城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提出实施路径。第五部分:结论,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孝义市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从工业、农业、服务业、园区、城市等方面进行开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型工业 循环型农业 循环型服务业 循环型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6-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8-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10
- 1.3.1 研究方法9
- 1.3.2 技术路线9-10
- 1.4 论文的创新点10-11
- 2 研究理论基础11-15
-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11-13
- 2.1.1 国外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11-12
- 2.1.2 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12-13
- 2.2 循环经济相关概念辨析13-15
- 2.2.1 循环经济13-14
- 2.2.2 区域循环经济14
- 2.2.3 循环型工业14
- 2.2.4 循环型农业14
- 2.2.5 循环型服务业14-15
- 3 孝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15-26
- 3.1 孝义市的基础条件分析15-21
- 3.1.1 自然资源情况15-16
- 3.1.2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16-17
- 3.1.3 产业结构和布局情况17-21
- 3.2 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21-25
- 3.2.1 循环经济发展率先起步21-22
- 3.2.2 工业发展稳步转型22-23
- 3.2.3 循环农业特色显现23-24
- 3.2.4 服务业呈现新业态24
- 3.2.5 循环体系已具雏形24-25
- 3.3 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5-26
-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25
- 3.3.2 企业与产业间循环经济关联度不高25
- 3.3.3 循环经济技术匮乏25
- 3.3.4 政策扶持亟需加强25
- 3.3.5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25-26
- 4 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26-48
- 4.1 基本思路26
- 4.2 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26-48
- 4.2.1 循环型工业27-33
- 4.2.2 循环型农业33-37
- 4.2.3 循环型服务业37-38
- 4.2.4 循环型园区38-40
- 4.2.5 循环型城市40-46
- 4.2.6 生态文明建设46-48
- 5 加快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48-51
- 5.1 体制机制方面48-49
- 5.1.1 强化协调合作48
- 5.1.2 抓好信息沟通48
- 5.1.3 加强督查考评48
- 5.1.4 增加环境总量指标48
- 5.1.5 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机制48-49
- 5.2 政策方面49
- 5.2.1 制定优惠政策49
- 5.2.2 制定绿色产品目录49
- 5.2.3 改善投资环境49
- 5.3 资金方面49-50
- 5.3.1 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49
- 5.3.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49-50
- 5.3.3 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机制50
- 5.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50-51
- 5.4.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50
- 5.4.2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50-51
- 6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Abstract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巧;迎接“循环经济”的到来[J];广东经济;2001年01期
2 冯良;关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广西节能;2002年04期
3 李剑;;人与自然在循环经济中握手[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2期
4 ;何谓“循环经济”[J];求知;2003年02期
5 冯之浚;″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5期
6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7 ;环保总局四大措施推进循环经济[J];化工管理;2003年11期
8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9 李颖,杨慧敏;循环经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