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区,肩负着国家“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责任,其生态安全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放在首位,同时也重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须融入生态因子。但目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脆弱、水体污染较严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扶贫攻坚任务重,用生态涵养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探析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有:1.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是,渝东北生态涵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如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加大,水体污染较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二是,渝东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产业支撑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工业规模小、效益差;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扶贫搬迁人口多、成本高、农民搬迁意愿未被充分激发、安置效果与农民期盼有差距;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转移较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提出及意义,重庆“五大功能区”是全市功能区定位的4.0版本,是全市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划分有利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全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渝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一是,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两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生态涵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发展又离不开生态涵养的保障。渝东北生态涵养目标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生态环境的弱自然条件不利于经济发展、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制约经济发展、过度的生态涵养观制约经济发展;渝东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涵养环境,如经济发展的任务破坏生态涵养环境、经济发展的方式破坏生态涵养环境、经济发展的结构影响生态环境。二是,基于万州区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定量分析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模拟结果可见,不同的水体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程模拟,结果有所不同。大部分污染指标与人均GDP的二次函数模型模拟结果最优,两者均呈现出“U型”关系。因此,目前万州区整体处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污染程度还在不断加深的阶段。三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是渝东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调研云阳县沙市镇等地,实证分析得出其可以带来生态和经济效益。3.生态涵养背景下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五大路径促进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按照生态补偿的主体,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置差异化补偿政策、完善生态补偿立法;按照流域、森林、自然保护区和矿产等生态补偿的客体,设计不同的生态补偿机制。路径二:合理运营生态资本,实现生态经济的高效运作,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资本的价值转化。按照市委四届三次会议要求,实施分块发展战略,打造农产品生态经济发展轴、生态产业集群区、生态旅游经济带。路径三:加大生态扶贫开发力度,实现移民脱贫发展,加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移民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化;加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移民脱贫化。路径四:促进人口转移,推进人口小城镇化,需要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口按时间和空间梯度转移;需要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个人的自由流动;建设绿色村镇,打造生态涵养型村镇,村镇建设融入地域文化特征,村镇建设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五:创新生态涵养模式,夯实经济发展环境。构筑森林、水域等生态屏障,提升涵养功能;控制城乡污染,改善生活环境。4.生态涵养背景下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四大保障措施助推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一:树立和践行生态涵养发展观,养成正确行为方式。社会要树立生态涵养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城乡居民要不断改善日常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保障措施二:提高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用要素保障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三:完善生态涵养发展法治体系建设,用法治保障生态经济发展。保障措施四:政府要转变职能,改革并建立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绿色政府,引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经济发展 生态涵养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1.1 课题资助10
- 1.1.2 研究背景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13
- 1.2.1 研究内容11-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13-14
- 1.3.1 技术路线13-14
- 1.3.2 研究思路14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4-15
- 1.4.1 研究的重难点14
- 1.4.2 可能的创新点14-15
-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15-31
- 2.1 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15-19
- 2.1.1 生态涵养发展的内涵特征15-16
- 2.1.2 生态涵养发展的理论基础16-19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19-31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9-23
- 2.2.2 国内研究现状23-29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9-31
- 3 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31-48
- 3.1 渝东北生态涵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36
- 3.1.1 渝东北生态涵养的现状31-32
- 3.1.2 渝东北生态涵养存在的问题分析32-36
- 3.2 渝东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6-45
- 3.2.1 渝东北经济发展的现状36-39
- 3.2.2 渝东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39-45
- 3.3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提出及战略意义45-48
- 3.3.1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提出45-47
- 3.3.2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提出的战略意义47-48
- 4 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48-67
- 4.1 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性分析48-51
- 4.1.1 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48
- 4.1.2 渝东北生态涵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48-50
- 4.1.3 渝东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0-51
- 4.2 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基于三峡库区万州区水资源保护视角51-61
- 4.2.1 研究假设的提出——基于EKC理论51-52
- 4.2.2 计量模型的建立52-55
- 4.2.3 模拟结果及分析55-61
- 4.3 渝东北生态涵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例61-67
- 4.3.1 调查对象及概况61-62
- 4.3.2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主要举措62-63
- 4.3.3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效益分析63-67
- 5 生态涵养背景下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67-90
- 5.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67-69
- 5.2 合理运营生态资本,实现生态经济的高效运作69-79
- 5.2.1 打造农产品生态经济发展轴,探索渝东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70-75
- 5.2.2 打造生态产业集群区,壮大临港和航空产业75-77
- 5.2.3 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带,建立民俗风情体验目的地77-79
- 5.3 加大生态扶贫开发力度,实现移民脱贫发展79-84
- 5.3.1 加大渝东北地区的生态移民,推进生态文明化79-81
- 5.3.2 加大渝东北地区的扶贫开发,推进移民脱贫化81-84
- 5.4 促进人口转移,推进人口小城镇化84-88
- 5.4.1 促进人口按时间和空间有序转移84-85
- 5.4.2 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个人自由流动85-86
- 5.4.3 建设绿色村镇,提升生活品质86-88
- 5.5 创新生态涵养模式,夯实经济发展环境88-90
- 5.5.1 构筑生态屏障,提升涵养功能88
- 5.5.2 控制城乡污染,改善生活环境88-90
- 6 生态涵养背景下渝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90-93
- 6.1 树立和践行生态涵养发展理念观90-91
- 6.1.1 社会要树立生态涵养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90
- 6.1.2 城乡居民要不断改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方式90-91
- 6.2 提高生态涵养发展要素保障能力91
- 6.3 完善生态涵养发展法治体系建设91-92
- 6.4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绿色政府92-93
- 7 结论93-95
- 参考文献95-99
- 致谢99-10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中亚;宋益富;陈云光;;开县健康教育的定位及运作方式探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叶新昀;整合资源,助推渝东北旅游发展[N];重庆政协报;2011年
2 记者 杨永芹 实习生 黄依然;渝东北将新增两个连接四川的高速公路通道[N];重庆日报;2014年
3 本报报道组 执笔 张红梅 王翔 周芹 吴刚 陈维灯;“绿”+“特”,渝东北产业酝酿转型[N];重庆日报;2014年
4 记者 龙丹梅;渝东北最大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下月投用[N];重庆日报;2014年
5 罗静雯;渝东北地区要肩负历史重任 奋力开拓创新提速提档发展[N];重庆日报;2007年
6 罗静雯;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渝东北“一翼”发展战略[N];重庆日报;2007年
7 记者 高海言邋实习生 涂蔷;渝东北未来发展重点敲定[N];重庆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季钢 胡顺涛 夏元 曾智 夏帆;“畅通重庆”助渝东北起飞[N];重庆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幸;渝东北旅游资源亟待全面整合[N];重庆日报;2010年
10 杨耀文 李红梅;重庆渝东北公司:助农增收1.3亿元[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海洋;渝东北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李阳东;渝东北人口承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宋豪;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发展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5年
4 谢晓议;基于自然适宜性的重庆市人口分布格局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