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一系列技术、制度和组织变革导致国际分工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基于产品价值增值环节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普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以及产品内分工同时存在的多层次网络分工体系。受此影响,跨国公司主导的跨国生产活动日益碎片化、网络化,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内形成了联系紧密的生产网络。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些新变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主要变现为中间品贸易(零部件贸易)份额迅速飙升以及外包业务的广泛兴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突破了原有的主要基于产业间分工的“雁型模式”,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新型东亚生产网络,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东亚地区作为当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一极。相对于北美和欧洲区域生产网络而言,支撑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东亚生产网络表现得更加复杂,也更加富于变化。东亚生产网络的运行和发展,不仅决定了东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与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利益以及经济增长的前景。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际生产网络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回顾和梳理,,并以这两种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立足东亚生产网络的视角,对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概括,并从宏观上利用FDI流动数据和贸易增加值统计数据对东亚生产网络内的FDI流动情况、国际分工情况和利益分配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从增加值角度来分析东亚生产网络的演化过程。文章的最后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出现的新动向,结合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层面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全球价值链 国际生产网络 东亚生产网络 增加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21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1
- 1.2 论文的框架安排11-12
- 1.3 全球价值链理论概述12-20
- 1.3.1 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的形成和发展13-15
- 1.3.2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国际生产网络理论的比较15-18
- 1.3.3 东亚生产网络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18-20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0-21
- 第2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21-25
- 2.1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形成21
- 2.2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动力21-22
- 2.3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特征22-25
- 2.3.1 生产网络发展的差异性22-23
- 2.3.2 不对等的层级关系23-25
- 第3章 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25-33
- 3.1 第一代东亚生产网络——雁行模式25-26
- 3.2 第二代东亚生产网络——竹节型资本主义26-27
- 3.3 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27-29
- 3.4 东亚生产网络发展的特征29-33
- 3.4.1 FDI-贸易关联29-30
- 3.4.2 价值链参与度与经济增长关联30
- 3.4.3 三角贸易模式30-32
- 3.4.4 企业网络组织的微观特征32-33
- 第4章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现状33-47
- 4.1 东亚生产网络的 FDI 流动现状33-38
- 4.1.1 东亚经济体 FDI 流动的整体情况33-37
- 4.1.2 东亚生产网络内 FDI 流动情况37-38
- 4.2 东亚生产网络内国际分工现状38-43
- 4.2.1 东亚生产网络内各国 GVC 地位指数比较39-41
- 4.2.2 东亚生产网络中各国 GVC 参与度指数比较41-43
- 4.3 东亚生产网络内贸易增加值分布现状43-47
- 4.3.1 东亚经济体出口中外国增加值变化趋势43-44
- 4.3.2 东亚经济体出口中外国增加值的分解44-47
- 第5章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前景47-52
- 5.1 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生产网络47-48
- 5.2 两个版本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价值链整合冲突48-49
- 5.3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东亚生产网络的互动关系49-50
- 5.4 东亚生产网络前景展望50-52
- 第6章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60
- 附录60-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定余;陈维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的“FDI—贸易关联”——基于中国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1期
2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3 曹明福,李树民;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4 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5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收益分配——基于笔记本电脑商品链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6 刘林青;谭力文;施冠群;;租金、力量和绩效——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对竞争优势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7 卓越;张珉;;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8 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9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10 夏平;;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