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3 07:26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有的研究已经显示影子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当前已经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研究影子银行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仍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3-2013年的年度数据,对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测度,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着重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三大产业分别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影响是积极的,且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力度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小。同时,影子银行的存在,改变了传统经济符号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试图从企业生产效率不同以及政府对不同行业扶持力度不同两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影子银行对三大产业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三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同,进而影响三大产业的融资模式,使得三大产业的经营主体具有不同的融资模式,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不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以及最终效力。二三产业拥有更多的国有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而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经营风险大,不易获得银行贷款,通过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以外的渠道进行资金融通是其经营过程中的选择之一。在对我国经济主体融资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融资主体本身存在的融资、经营方面的问题使影子银行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成为必然,且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不同影响,准确把握影子银行的市场定位,有利于充分利用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对影子银行进行合理布局,引导影子银行进入其边际效用最大的领域,这无论是对监管层出台相应监管措施从而对影子银行进行因势力导,使监管层做好监管部署,还是对于促进影子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完善其经营模式,都将产生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影子银行 三大产业 融资方式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F12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1.1 问题的提出11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2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12-13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13-20
  • 2.1 国外文献综述13-16
  • 2.1.1 逆向选择理论13-14
  • 2.1.2 监管套利理论14-15
  • 2.1.3 理性预期理论15-16
  • 2.2 国内文献综述16-20
  • 第三章 影子银行的发展概况20-29
  • 3.1 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发展现状20-22
  • 3.1.1 影子银行的定义20
  • 3.1.2 国外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20-21
  • 3.1.3 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21-22
  • 3.2 影子银行在我国产生原因22-25
  • 3.2.1 信托类影子银行产生原因23
  • 3.2.2 理财产品类影子银行产生原因23-24
  • 3.2.3 互联网类影子银行产生原因24-25
  • 3.3 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25-29
  • 3.3.1 资产证券化过程26-27
  • 3.3.2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s)27
  • 3.3.3 回购27-29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三大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29-44
  • 4.1 影子银行规模测度29-31
  •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9
  • 4.1.2 影子银行规模测度方法29-30
  • 4.1.3 影子银行规模统计30-31
  • 4.2 实证分析31-39
  • 4.2.1 描述性统计31-33
  • 4.2.2 进行变量选择33-35
  • 4.2.3 平稳性检验35-36
  • 4.2.4 协整检验36-37
  • 4.2.5 建模进行回归分析37-38
  • 4.2.6 回归方程残差平稳性检验38-39
  • 4.3 回归结果分析39-44
  • 4.3.1 企业生产效率角度40-41
  • 4.3.2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角度41-44
  • 第五章 对影子银行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44-47
  • 5.1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45-46
  • 5.2 加强影子银行自身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46
  • 5.3 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培育成熟投资者46-47
  • 第六章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维;谷政;;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主要障碍与政策建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杜亚斌;顾海宁;;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年01期

4 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年03期

5 杨旭;;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和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87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