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发布时间:2024-03-02 00:24
目前,世界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重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与区域的演进也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其结构演变与重组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从产业转移造成的产业结构的变迁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整理总结大都市产业转移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的构建及其演变,为城市空间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是全文的理论基础。 其次,主要研究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时序演进,重点分析广州市的发展历程和空间结构特点,依时间顺序总结了广州市各个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对它们的空间结构进行阐述,重点从人口角度分析了人口在广州市不同地域的集聚。 接着,研究广州市产业地域转移与演化。依时间顺序总结了广州市各个阶段的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最后,本文总结广州市城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同时本文将世界大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广州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广州市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特性。 文章的末尾以期找出广州市城市发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之处...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16044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同心圆模式
图1-2同心圆模式模式[33]济学家霍伊特(Hoyt.H.)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理论,霍伊特的扇形圆理论为基础,强调了交通干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扇形理论是与完善。
图1-3扇形模式
图1-2同心圆模式式[33]学家霍伊特(Hoyt.H.)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理论,霍伊特的扇理论为基础,强调了交通干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扇形理论完善。
图1-4多核心模式
图1-4多核心模式式[34]学家迪肯森(Dikinson,R.E.)根据对欧洲各城市的考察,于1947论进一步发展为三地带论,即城市空间结构从城市中心向外,按缘地带或郊区地带顺序排列,开创了对中间地带研究的先河。构模式[35]克森(Ericksen,E.G.)于1954....
图1-5折衷式结构模式
图1-4多核心模式[34]迪肯森(Dikinson,R.E.)根据对欧洲各城市的考察,于一步发展为三地带论,即城市空间结构从城市中心向外带或郊区地带顺序排列,开创了对中间地带研究的先河模式[35](Ericksen,E.G.)于1954年将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衷理论。....
本文编号:3916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91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