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城镇新贫困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5 01:59
我国对城镇新贫困问题的关注开始于19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带来的大量下岗和失业工人形成了我国城镇新贫困的群体,2003年后,进程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又给城镇新贫困增加了另一个难题,城镇新贫困问题的衍生,造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由于我国城镇反贫困的步伐远远滞后于贫困群体的发展,因此,有效地解决我国城镇新贫困问题,既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首先,本文以贫困问题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对城镇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对我国城镇贫困与农村贫困、城镇新贫困与城镇旧贫困作了区分;以政府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人口构成、人口规模、人口地区分布三个方面对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现状作出分析,同时对城镇新贫困的演变趋势作出了预测。 其次,本文从制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国际性因素三个角度,对我国城镇新贫困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是我国城镇新贫困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是我国城镇新贫困产生的社会性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是我国城镇新贫困产生的国际性原因。...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镇贫困与农村贫困
2.1.2 城镇新贫困的释义
2.2 反贫困的理论述评
2.2.1 西方经济学的贫困理论
2.2.2 社会学的贫困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现状及趋势
3.1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构成
3.2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规模
3.3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
3.4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演变趋势
第四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成因分析
4.1 制度性因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4.1.1 住房制度改革的冲击
4.1.2 教育制度改革的冲击
4.1.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冲击
4.2 社会性因素: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4.2.1 农民工受到社会排斥
4.2.2 城镇就业受到影响
4.3 国际性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4.3.1 结构性失业增加
4.3.2 收入差距拉大
第五章 国外的反贫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模式
5.1.1 市场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1.2 政府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2 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模式
5.2.1 经济增长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2.2 公平增长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3 国外反贫困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5.3.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5.3.2 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3.3 完善权利保障体系,提高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
第六章 我国反城镇新贫困的对策选择
6.1 以经济公平增长为目标,缩小收入差距
6.2 以促进就业政策为原则,减少失业人口
6.3 以加大教育投资为手段,提高发展能力
6.4 以完善社会保障为保证,维护基本权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2943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镇贫困与农村贫困
2.1.2 城镇新贫困的释义
2.2 反贫困的理论述评
2.2.1 西方经济学的贫困理论
2.2.2 社会学的贫困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现状及趋势
3.1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构成
3.2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规模
3.3 我国城镇新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
3.4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演变趋势
第四章 我国城镇新贫困的成因分析
4.1 制度性因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4.1.1 住房制度改革的冲击
4.1.2 教育制度改革的冲击
4.1.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冲击
4.2 社会性因素: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4.2.1 农民工受到社会排斥
4.2.2 城镇就业受到影响
4.3 国际性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4.3.1 结构性失业增加
4.3.2 收入差距拉大
第五章 国外的反贫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模式
5.1.1 市场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1.2 政府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2 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模式
5.2.1 经济增长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2.2 公平增长导向型的反贫困模式
5.3 国外反贫困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5.3.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5.3.2 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3.3 完善权利保障体系,提高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
第六章 我国反城镇新贫困的对策选择
6.1 以经济公平增长为目标,缩小收入差距
6.2 以促进就业政策为原则,减少失业人口
6.3 以加大教育投资为手段,提高发展能力
6.4 以完善社会保障为保证,维护基本权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04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