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14 23:26
区域间资源配置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机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厘清它们的相互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经济重心方法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重心和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视角分析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对我国经济重心演变影响。结果表明,1952—2018年我国经济重心整体上表现出明显地向西南移动的态势,第一产业重心移动路径不具有规律性,第二产业重心和第三产业重心向西南方向发生位移,经济重心的演变很大程度上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间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对于经济重心的移动具有明显影响,但存在一定时滞。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589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1952—2018年中国经济重心时空演变轨迹
根据上述方法可计算出1952—2018年我国的经济重心轨迹,如图1。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114.380°—115.850°E,32.546°—34.667°N之间变动。1952年我国经济重心坐标为北纬34.096°,东经115.100°,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18年我国经济重....
图2 1952—2018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三次重心时空演变轨迹
如图2,从地理位置上看,1952年我国第一产业重心位于经济重心西南方向,二者相距151.91千米;第二产业重心位于经济重心东北方向,二者相距218.86千米;第三产业重心位于经济重心东南方向,二者相距108千米。2018年我国第一产业重心位于经济重心西南方向,二者相距165.93....
本文编号:404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04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