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1:07
本文关键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进行,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全球资源整合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原材料、产成品的空间、时间转移需要综合物流服务予以保证。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服务性行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物流业水平发展的高低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地区的投资发展环境;然而,区域物流发展的根基来源于区域经济、产业、商贸等,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物流的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联系紧密,只有二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共赢。伴随着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及成都市经济连年实现快速发展,成都市物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规模偏小、供需不平衡、运作模式整体相对落后等问题,不利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目前,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更多的是从演化作用机理、物流对经济发展贡献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从定量、二者协同发展的角度从事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构建评价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评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最为关键的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构建区域物流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支柱产业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标准化处理、权重确定方法。在综合分析协同度计算模型基础之上,选定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协同度计算模型。2、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简要分析成都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其次,结合成都市实际数据,分别对区域物流、区域经济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分析,得出其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最后对区域物流、区域经济投入型序参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指标。3、以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产业为例,研究区域物流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状况。首先分析成都市支柱产业发展环境,随后分别对区域物流与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物流与机械产业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分析,得出其发展变化规律及趋势;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二者协同度的关键性指标。4、从多个层面提出促进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支柱产业 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59.27;F1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1.3.1 区域物流13
- 1.3.2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13-15
- 1.3.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5-16
- 1.3.4 国内外研究总结16-17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8-19
- 第2章 协同发展评价方法研究19-27
- 2.1 评价思路19-20
- 2.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0-24
- 2.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和原则20
- 2.2.2 指标体系构建20-23
- 2.2.3 指标标准化处理23-24
- 2.2.4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24
- 2.3 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分析24-27
- 2.3.1 确定系统序参量25
- 2.3.2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25-26
- 2.3.3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26-27
- 第3章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27-42
- 3.1 成都市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27-29
- 3.2 成都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29-31
- 3.2.1 经济总体发展状况29-30
- 3.2.2 产业结构30-31
- 3.3 实证分析31-41
- 3.3.1 数据来源31-33
- 3.3.2 协同发展评价33-38
- 3.3.3 敏感性分析38-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42-59
- 4.1 成都市支柱产业发展状况42-46
- 4.1.1 总体发展42-43
- 4.1.2 电子信息产业43-45
- 4.1.3 机械产业45-46
- 4.2 实证分析46-58
- 4.2.1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评价46-52
- 4.2.2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机械产业协同发展评价52-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策59-62
- 5.1 区域物流方面59
- 5.2 区域经济方面59-60
- 5.3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60
- 5.4 机械产业方面60-61
- 5.5 全局统筹61-62
- 结论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顾志康;主成分聚类分析在省域物流规划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艳玲;;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3 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4 刘清;;中心城市物流能力的测算与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8期
5 刘明菲;柯锦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6 王伟;陈伟成;黄莉;封学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度量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15期
7 滕佳;;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1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波;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李可;基于灰色理论和协同理论的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2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