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安全的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影响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1:07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安全的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全球范围来看,由都市群构成的城市经济发展圈已经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无论是从区域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我国首都为中心的经济圈内,都市群的发展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分布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突出、产业梯度差异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 在以往的产业转移影响评价研究中,重点多集中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经济因素上面。但是,不同区域产业转移影响的评价构成也不一样。以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为研究背景,除了要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还要考虑首都经济圈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在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同时也还需要维护首都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宜居形象。因此,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建立在广义的产业安全理论之上,除了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影响因素,还重点考虑了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从分析首都经济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产业转移的推动因素、产业转移效应产生机制和产业转移环境效应的发生机制三方面对产业转移影响的作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国际公认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作为基本的模型框架,结合产业转移影响的作用因素析,从“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选取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应用计算方法选择上,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权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综合计算,尽可能的使结果科学合理。本文最后通过选择北京16家行业作为转移行业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论文包括图10幅,表21个,参考文献77篇。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 产业转移 产业安全 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问题的提出11-12
-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12
- 1.3.1 研究目标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12-15
- 1.5 本文创新点15-16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6-28
- 2.1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16-20
- 2.1.1 产业转移含义16
- 2.1.2 产业转移类型16-18
- 2.1.3 产业转移动力机制18-19
- 2.1.4 产业转移其它相关理论19-20
- 2.2 产业安全理论综述20-23
- 2.2.1 产业安全的涵义20-21
- 2.2.2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21-22
- 2.2.3 生态经济安全相关理论22-23
- 2.3 首都经济圈的相关研究23-25
- 2.4 产业转移影响评价相关研究25-26
- 2.5 总结与启示26-28
- 3 首都经济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8-38
- 3.1 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28-33
- 3.1.1 总量规模28-29
- 3.1.2 产业结构29-32
- 3.1.3 经济发展存在问题32-33
- 3.2 产业转移现状与问题33-38
- 3.2.1 农业产业转移34
- 3.2.2 工业产业转移34-35
- 3.2.3 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特点35-38
- 4 基于PSR逻辑框架的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影响作用因素分析38-67
- 4.1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内涵38-39
- 4.2 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影响作用因素分析39-62
- 4.2.1 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分析——“压力”39-53
- 4.2.2 产业转移效应的产生机制——“状态”53-59
- 4.2.3 产业转移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响应”59-62
- 4.3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P-S-R逻辑关系62-63
- 4.4 基于PSR框架的产业转移效应评价体系适用性及其构建63-67
- 4.4.1 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63-64
- 4.4.2 指标选取64-65
- 4.4.3 各层级指标含义65-67
- 5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北京市16个产业转移为例67-76
- 5.1 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方法67-70
- 5.1.1 指标权重的确定67-69
- 5.1.2 评价标准的确定69-70
- 5.2 以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为算例的实证研究70-76
- 5.2.1 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现状及产业选择70-71
- 5.2.2 实证研究71-74
- 5.2.3 评价结果分析74-76
- 6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6-77
- 参考文献77-8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庆,朱荣林;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景玉琴;开放、保护与产业安全[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3 杨公朴,王玉,朱舟,王蔷,李太勇;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0年01期
4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5 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6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7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8 巴春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9 郑秀君;浅析沿海地区产业转移[J];改革与战略;2005年03期
10 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建峰;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安全的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2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