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5:00

  本文关键词: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实施城镇化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城镇化不仅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更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诸多的决定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因素中,产业是影响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产业集聚是经济绩效在产业层面的一种反映,产业集聚不仅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还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城镇化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聚的作用,把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聚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情况,并从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探究我国各省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最后为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集聚 区位商 影响机制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F29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1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3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1-12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2-13
  •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13-15
  • (一)研究思路13-14
  • (二)研究内容14-15
  • (三)研究方法15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15-16
  • (一)本文的创新点15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15-16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16-27
  •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概念及理论概述16-21
  •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及测度16-19
  • 二、产业集聚的理论概述19-21
  • 第二节 城镇化的概念及理论概述21-24
  • 一、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及测度21-22
  • 二、城镇化的理论概述22-24
  • 第三节 关于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关系的理论24-25
  • 一、要素禀赋理论24
  • 二、世界发展模型24-25
  • 三、城市形成模型25
  • 本章小结25-27
  • 第二章 我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分析27-41
  • 第一节 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27-34
  • 一、产业集聚发展演变27-30
  • 二、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30-33
  • 三、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33-34
  •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34-40
  • 一、城镇化发展历程34-37
  •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37-39
  • 三、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39-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41-46
  •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为城镇化奠定要素基础41-42
  • 第二节 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42
  • 第三节 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2-43
  • 第四节 产业集聚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43-44
  • 第五节 产业集聚优化城镇空间结构44-45
  •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46-58
  • 第一节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的说明46-47
  • 一、指标的选取46-47
  • 二、数据的说明47
  • 第二节 模型的构建及检验47-49
  • 一、模型的构建47-48
  • 二、模型的检验48-49
  • 第三节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49-57
  • 一、模型的估计结果49-52
  • 二、回归结果分析52-57
  •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推动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58-63
  • 第一节 实证结果的启示58-59
  • 一、各省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有所不同58
  • 二、各省政府支出规模对城镇化的影响有所差异58
  • 三、社会需求对城镇化的影响以促进作用为主58-59
  •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偏小59
  • 第二节 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对策59-61
  • 一、加强政府引导,积极推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59-60
  • 二、因地制宜确定产业体系,促进城镇经济结构合理化60
  • 三、加大政府的投入,不断完善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60-61
  • 四、充分发挥社会需求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61
  • 本章小结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爱林;21世纪初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2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3 孙自强;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年06期

4 任柏强,黄焕文,许经勇;有关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1年08期

5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6 郭上沂;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1年01期

7 芮明;浅议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矛盾[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8 林志平;城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方经济;2001年09期

9 俞东毅;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J];农业经济;2001年08期

10 俞燕山;制度创新与小城镇的发展[J];改革;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名通;;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以宜章县部分建制镇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何建设;;略谈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方略[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王玉成;;论加快发展广西小城镇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建华;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N];农民日报;2005年

2 毛生武;西部城镇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3 盛英牛;城镇化凸显大市场 电信业宜早抢先机[N];人民邮电;2000年

4 记者 陈树德;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不容乐观[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执笔 付加升 杨林防;以小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N];安阳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吴新君 实习生 范国兴;我州今年重点发展10个小城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邵灵 本报通讯员 易建华;民资托起南疆农垦小城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班慧丽 朱玛;54%——城镇化达到新水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9 李国庆;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大方县城镇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10 中共锦州市委书记 佟志武;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繁洪;泰安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杭雪花;发展哲学视阈中的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D];苏州大学;2008年

3 靳南;地域环境与小城镇特色关系初探[D];长安大学;2007年

4 杨健;小城镇交通系统方案设计的概念和技术特点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陈永松;河北省迁安市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孙国胜;卢龙县城镇管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蒋翠;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雒明峰;甘肃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乐全;小城镇职能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博闻;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34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