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尼尔森—费尔普斯式作用机制模型中引入了变量的空间滞后项,构建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多种空间关联模式,采用Le Sage和Pace提出的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分别用来衡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省域内效应、省域间溢出及总体效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不同的空间关联方式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二是各省域内部高等教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且对邻近省域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域内部高等教育技术模仿作用显著地促进了本省的经济增长,并对邻近省域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三是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对总体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增长
【分类号】:F124;G649.2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学术界普遍认为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和土地,以及能源的高消耗[1]-[3]。提高技术效率成本较高,资本及自然资源又极为稀缺,丰富的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然而,Cai和Wang[4]认为在2013年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远东;花拥军;;人力资本空间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2 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3 马国霞;田玉军;石勇;;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4 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5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6 赵磊;方成;吴向明;;旅游发展、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14年05期
7 解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张长征;郇志坚;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李惠娟;蔡伟宏;;高新技术服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新测量[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5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6 李玲;论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应[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马扬,张玉璐;高等教育收益率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韦吉飞;罗列;;中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结构互动效应实证研究——1952-2004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万俊毅;;广东农村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10 党略;;研究与开发、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邬志辉;;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什么统筹?什么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统筹治理论”建构[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蒋辉;张怀英;;湘鄂渝黔边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咏梅;吴爽;;北京市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闫琦;胡咏梅;;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黄维;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鼎鼎;;错位与链接——论西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多维互动发展[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妙宽;;教育部门创造价值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范建;;科研投资的外溢效应及其实证分析[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苏方国;甘英英;梁小燕;;城市智力资本指数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姚海琼;基于溢出效应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路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袁锦;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肖志勇;;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3 胡宗义,张杰;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4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5 甄峰,顾朝林,沈建法,黄钧尧,朱剑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6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7 李秀伟;修春亮;;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8 王立平;管杰;张纪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9 李秀彬;地区发展均衡性的可视化测度[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10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文;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2 李正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海梁;;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J];中国统计;2006年08期
4 周铁刚;;试论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J];才智;2011年07期
5 张振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宏观经济增长目标[J];学习与探索;1984年04期
6 朱乐尧;;论经济增长[J];学习与探索;1985年06期
7 黄泽华;;扬森:《香港经济增长与政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1期
8 陈云卿;经济增长与生态[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1期
9 柴振荣;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展望[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10期
10 尹国英;经济增长新理论浅述[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史向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我国的特殊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姜树蔚;;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与趋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7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玉萍;霍宝银;;关于江滨农场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红 刘贵俊;岷县: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N];定西日报;2008年
2 ;200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民间投资与中小企业将引领明年经济增长[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 杨大侃;未来净出口走势对经济增长有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经济增长总体依旧呈回落态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通讯员杨英;大中型企业“领跑”工区工业经济增长[N];哈密日报(汉);2012年
7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外需疲弱是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王哲 通讯员 吴杰;武汉经济增长发力[N];湖北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谢臻;经济增长需中小企业来助力[N];联合时报;2012年
10 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 杨明;从知识积累角度认识经济增长[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肖锋;文化软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5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谢鲁江;财产积累与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李变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月;有效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旭;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继美;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朝影;河北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4 黄毅祥;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元泉;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15年
6 霍静静;俄罗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董青;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8 刘畅;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刘敬;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10 韦朕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3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