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 竞争与合作
【摘要】:2013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话题。本文比较新旧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功能,梳理了相关文献分布特征,综述了丝路合作的机制以及旅游开发等研究,分析现有经济学理论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指出与旧丝路不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强大的功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长久并存;有效的合作机制必须包括基础构成、制度环境、合作形式、共生协同和问题治理五大模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成员国合作必须从政府驱动的模式转变为这五大模块系统作用的模式;今后中国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 竞争与合作
【基金】:2014年西安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西安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125
【正文快照】: 一、新旧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功能中国旧丝绸之路(以下把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在陆地上:西汉以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在海上则以中国东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2 张兰霞,周蓉姿,孙建伟;竞争合作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4 聂文元;李豫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探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12期
5 李文兵;南宇;;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6 南宇;杨阿莉;;西北丝绸之路区重点旅游城市梯度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7 王维平;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余元玲;;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机制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9 欧阳正宇;;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10 李建伟;王炳天;;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勇;吴玑超;;长三角区域融合与公共管理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2 岳晓娜;毕静;;基于战略联盟形式的旅游景区竞合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3 孙坤;中小企业合作与竞争[J];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4 郭晓立;;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体系的构建及障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叶琳;物流外包服务中买方关于策略联盟选择的博弈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韦正业;卢兆龙;;论“鄂尔多斯模式”对百色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启示[J];创新;2009年07期
7 章尺木;李明;;地方保护与合作:基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经济学[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8 林民书;刘名远;;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9 薛丹丹;;“竞合”理论述评[J];重庆与世界;2011年05期
10 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基于区域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2 肖建华;秦立春;;两型社会建设中府际非合作与治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定东;;长三角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邹统钎;张昕玲;丛朝华;;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龙勇;;二企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绩效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定东;;长三角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徐晓林;朱国伟;;论我国横向府际行政协调的十大转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基于区域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永文;张安民;;空间分离型旅游主体区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以开封市和杭州市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毛水水;;略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行政思想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宪武;供应链链际竞合博弈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樊利钧;基于资源共享的价值网企业合作创造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书红;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聂鹰;竞争性战略联盟效率边界的内生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浩;基于博弈论的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伟;煤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博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高文涛;我国中小旅行社合作运营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马飞飞;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策略及动态竞合博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朱景忠;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选择与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林秀芳;泉州产业集群地中小服装企业竞合博弈关系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刘明艳;国际能源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周佳;从破坏性竞争到协作性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转型[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高建伟;基于竞合的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冯桃桃;府际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录仓,程国栋,赵雪雁;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5年04期
2 童玉芬;李若雯;;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冯琼兰;对无障碍旅游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卓凯;殷存毅;;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5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6 熊伟,余志祥;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段汉明;新疆城镇分布结构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06期
8 张兰霞,周蓉姿,孙建伟;竞争合作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戚文海;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化[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10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娟;[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古雅明 通讯员 蔡雪路 彭国峰;[N];中国交通报;2008年
3 记者 郑盛丰、罗昌爱、李红梅;[N];人民日报;2006年
4 林红 李树民 高煜;[N];华东旅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爱刚;绿洲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涛;论秦汉时期人类不合理开发是导致西北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性因素[D];郑州大学;2003年
3 佟庆;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黎仕明;20世纪甘宁青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徐露农;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孔庆庆;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下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6年
8 罗冰清;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利民;;吸引更多资源融入新丝绸之路 不断推陈出新发展新丝绸之路[J];大陆桥视野;2009年07期
2 李兴江;马亚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甘肃省数据的模型检验[J];开发研究;2011年05期
3 刘育红;王新安;;“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J];环球人物;2014年04期
5 何瑛;;新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梦[J];中亚信息;2014年04期
6 何瑛;;续写新丝绸之路上的美丽诗篇[J];中亚信息;2014年04期
7 张哲玮;;浅析新丝绸之路大众传播文化建设[J];丝绸之路;2014年06期
8 耿昊天;;新丝绸之路:漫漫黄沙掩不住[J];中国纺织;2014年02期
9 宋圭武;;甘肃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2期
10 郭田勇;李琼;;“新丝绸之路”的经贸金融战略意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新疆首条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4年年底开通运营[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新疆首条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4年年底开通运营[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3 ;《新丝绸之路地图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师琰;通往希腊的“新丝绸之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2 ;“新丝绸之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极[N];证券日报;2013年
3 吕彦博;“新丝绸之路”前景可期[N];经济日报;2013年
4 记者 朱磊 刘峰;携手共铺“新丝绸之路”[N];人民日报;2013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姚匡乙;构筑新丝绸之路[N];光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严圣禾 柳路 吕慎;新丝绸之路的颜色应该是绿的[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张翼;小商品“新丝绸之路”基本打通[N];光明日报;2014年
8 记者 黄晶;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活动周伊犁推进会开幕[N];伊犁日报(汉);2014年
9 记者 魏建峰;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新疆行启动[N];昌吉日报(汉);2014年
10 何广丙 吴军 (本报记者 何广丙);东西携手 共启新丝绸之路[N];中国改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林林;从“大中亚计划”到“新丝绸之路愿景”[D];外交学院;2014年
2 陈桃;NHK《新丝绸之路》的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于庆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2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3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