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咪唑并哒嗪碘金属酸盐杂化物的构筑与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4:22
【摘要】:基于电子给-受单元的有机-无机光致变色杂化材料,由于其可调谐的电子转移、良好的组成和结构依赖性以及潜在的协同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提高光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仍是一个非常迫切和严峻的挑战。这些有机-无机杂化的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是氯金属酸盐、羧酸盐、分子筛和磷酸盐等。为了确保有机自由基的稳定性和有效的电子转移,通常首选强电子接受体(强的路易斯酸),如紫罗碱、萘二亚酰胺和三吡啶基三嗪等,而与之匹配的通常是强的电子给体(强的路易斯碱)。这种相对单一的组成类型限制了杂化物的结构多样性和光致变色行为。因此,组分的丰富和电子给-受体匹配的多样性是调节结构、电子行为和变色性质的有效策略。本论文以原位烷基化咪唑并哒嗪阳离子(MIPDz+/AIPDz+)为结构导向剂和相对较弱的电子接受体,以灵活多变配位模式和半导体性质的碘金属酸盐为电子给予体,构筑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骨架的碘金属酸盐杂化变色材料,并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确认了碘金属酸盐不同的变色机制。探究了相对较弱接受电子能力的烷基化咪唑并哒嗪阳离子,对碘金属酸盐杂化物结构、光响应行为和光致变色机制的调变。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结构导向方面:以烷基化咪唑并哒嗪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通过调变碘化物的种类、用量及不同的烷基化试剂,可以形成一系列聚集程度不同的碘金属酸盐杂化物。2、光致变色机制调变方面:将缺电子咪唑并哒嗪阳离子引入到碘银酸盐体系,实现了杂化物从光学惰性、到光解、再到光解与电子转移共存的分级响应机制和结构依赖的光致变色;将甲基化咪唑并哒嗪阳离子引入到碘铜/铅酸盐体系,实现了从碘铜/铅酸盐阴离子骨架到有机阳离子之间的分子间电子转移并伴随着有色自由基的形成,这种优异的变色行为归因于给电子体碘铜/铅酸盐阴离子与接受电子体咪唑并哒嗪阳离子之间合适的匹配行为。与强的电子接受体相比,接受能力较弱的烷基化咪唑并哒嗪阳离子与碘金属酸盐骨架可以形成有效的电子匹配关系,从而可以有效的发挥碘金属酸盐的半导体性质,为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性质的优化和定向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图文】:

异构型


(c)[39]图 1-1 异构型材料1.2.2 变价型变色材料变价型变色杂化材料的实例以金属氧酸盐为的不同化合价态[40-45]。2015 年,,日本 Suzuko Y醇(EG),丙二醇(PG)等多元醇为原料,分的氧化钨介质中的颜色可以在无色透明和深蓝显示蓝色是由于注入光生电子和质子造成的,在W5+,光生空穴继而氧化 WO3表面上的吸附分W6+和 W5+之间的电荷转移。氧气再将 W5+氧化另有牛景杨实验组 2015 年成功合成的一系列基进行实验研究后发现,它们在可见光刺激下都具

型材,多金属氧酸盐,山西师范大学,蓝调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酸蓝调和非手性多金属氧酸盐簇的可控切换[44],是通特性的多金属氧酸盐实现的,有意思的是,它在蓝色与的着色疲劳(如图 1-2c)。Kurth 在 2006 年成功制得烷基铵的情况下,紫外光对多金属氧酸盐的晶体的照离状态(如图 1-2d)[4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启来;杜文琴;;光致变色织物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2011年01期

2 孙宾宾;杨博;王明远;;光致变色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及研发趋势[J];甘肃科技;2011年02期

3 任伟;王立艳;;常见有机光致变色体系的研究现状[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4 蒋莹莹;朱平;董朝红;马晶;;光致变色化合物在毛织物上的应用[J];毛纺科技;2009年07期

5 王立艳;张国;于环洋;;有机光致变色体系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4期

6 王建营 ,冯长根;光致变色现象及其在国防上的应用[J];国防科技;2005年03期

7 杨武利,胡建华,府寿宽;光致变色高分子体系[J];高分子通报;1998年04期

8 任合刚;闫卫东;;光致变色高分子合成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年01期

9 王建营;冯长根;胡文祥;;光致变色聚合物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Z1期

10 朱本寿;光致变色的玻璃涂层[J];玻璃与搪瓷;197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禾;;新型光致变色体系与发光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邢颖;李文骁;;光致变色防伪材料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16年

3 龙世军;廖永贵;解孝林;周兴平;;螺吡喃在有机凝胶中的光致变色行为[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姚建年;陈朝晖;贺涛;;无机/有机光致变色复合薄膜的构建[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张涛;刘广飞;贾殿赠;;几种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相关量化计算[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分会场光固化与数字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集[C];2005年

6 杨军浩;李洪启;钱伟;;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在染料颜料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16年

7 徐刚;郭国聪;;一些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卢珍;冯育林;陈兆斌;;微波法快速合成新型光致变色化合物螺VA嗪[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张晓颖;邓新华;边栋材;周晓峰;张涛;;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发展[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小六;徐晓明;陈华;刘书银;;不对称双变色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陶婷婷;为光致变色技术研发凝聚智慧[N];上海科技报;2016年

2 王铭;光致变色装饰夹层玻璃[N];中国建设报;2000年

3 记者 刘其丕;光致变色薄膜材料研制获专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菁;三氧化钨基光致变色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郑媛;菌紫质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3 冯黎;四氢氮杂卓并异喹啉(THAI)和二氢吡咯并四氢异喹啉(THI)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赫雄;光致变色多波长多阶存储误码特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胡惠媛;光致变色分子开关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门克内木乐;俘精酸酐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7 梁志;杯芳烃希夫碱的光致变色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8 张长瑞;双功能光致变色螺VA嗪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9 赵奎行;LDHs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郑明花;新型荧光分子5-甲氧基-2-吡啶噻唑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D];延边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士兵;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2 林姝霖;咪唑并哒嗪碘金属酸盐杂化物的构筑与光致变色性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徐慧玲;基于萘四甲酰二亚胺衍生配体的微孔光致变色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陈明敏;萘并吡喃掺杂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行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5 高婧;光致变色防雾霾亚微米纤维纱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6 张乐;新型光致变色和荧光开关MOFs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7 段芳;基于胆酸和喹啉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8 廖观明;基于吡啶官能团的二芳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9 薛亚明;基于咪唑单元—二芳基乙烯分子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杰;非对称紫精类光致变色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4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64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