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提拉法的银纳米线定向排布机理及柔性传感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5:51
【摘要】: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电子器件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使人与信息的有机融合成为了未来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柔性电子设备应运而生。柔性传感器是柔性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纳米材料为导电载体的柔性电阻应变传感器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性能稳定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于柔性传感器而言,柔性和灵敏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两个核心指标,因此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就成为了设计柔性传感器首先要考虑的两个问题。目前关于柔性传感器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有些已经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医疗检测和电子皮肤等领域。然而随着用户隐私意识和对产品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柔性电子设备进行健康监测或者辅助疾病治疗的同时做到“隐形”,因此柔性传感器的高透过率,即透明度,又成为了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利用一元醇法制备Ag NWs,通过对反应过程中AgNO_3和PVP的摩尔比、助离子试剂的种类和物质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参量的控制,制备得到直径为50 nm、长度为40μm、银颗粒杂质含量低的Ag NWs。本文针对传统水浴提拉法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完善。探究了Ag NWs在液面漂浮、向衬底转移和在衬底上实现等距且定向排布结构过程的原理,验证了其在液面上自组装过程,并从力学角度对自组装的原理做了分析。本文利用提拉法在柔性透明的PDMS衬底上制备了具有双层垂直定向排布结构的银纳米线网络,设计制备了一种高透过率、高灵敏度的柔性电阻传感器,重点研究了提拉法形成纳米线定向排布的机理,根据机理对Ag NWs排布间距控制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制备了具有不同Ag NWs排布间距的柔性传感器;探究了不同Ag NWs排布间距对传感器透过率、导电性、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随着Ag NWs排布间距的减小,传感器的透过率、灵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导电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则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方阻为26.9Ω/sq时,透过率为87.2%,且当拉伸应变为30%时,传感器灵敏度因子为90.3,远远满足多种日常应用中对传感器性能的要求。将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应用于VR手套,以实现虚拟现实交互和动作的捕捉与还原。将柔性传感器装置在机械手套关节处,通过蓝牙模块将传感器电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计算机中软件对信号的整合后显示出相应的手势,实现了虚拟现实交互和动作的捕捉与还原。因此,本文所制备的柔性传感器在柔性、导电性、透过率、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已具备未来柔性可穿戴设备性能要求,并在未来动作监测、医疗检测和休闲娱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文】:

示意图,浸渍法,过程,示意图


图 1-1 浸渍法的过程示意图[32]a) 浸渍;b) 提拉;c) 吸附;d) 透过率与浸渍次数的关系(3)抽滤法抽滤法是将 Ag NWs 分散液置于铺垫微孔滤膜的溶剂过滤器中,在真空泵的作用下 Ag NWs 与乙醇溶剂分离,并吸附在微孔滤膜上,然后通过热压或其他化学方法将 Ag NWs 转移到衬底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其原理图如图 1-2a)所示[33]。De[34]等向 Ag NWs 异丙醇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 0.002 mg/mL,然后用MCE膜进行抽滤,将抽滤后带有Ag NWs的滤膜贴附到PET上加热至100 ℃,同时在上方放置 3 kg 的重物加压,维持 2 h。经过丙酮蒸气熏蒸、丙酮液体浸泡、甲醇浸泡后 MCE 滤膜被除去,得到透明导电薄膜。经测量,当透过率为85%时,,其方阻仅为 13 Ω/sq。

抽滤法,膜层厚度,流程,示意图


图 1-1 浸渍法的过程示意图[32]a) 浸渍;b) 提拉;c) 吸附;d) 透过率与浸渍次数的关系(3)抽滤法抽滤法是将 Ag NWs 分散液置于铺垫微孔滤膜的溶剂过滤器中,在真空泵的作用下 Ag NWs 与乙醇溶剂分离,并吸附在微孔滤膜上,然后通过热压或其他化学方法将 Ag NWs 转移到衬底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其原理图如图 1-2a)所示[33]。De[34]等向 Ag NWs 异丙醇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 0.002 mg/mL,然后用MCE膜进行抽滤,将抽滤后带有Ag NWs的滤膜贴附到PET上加热至100 ℃,同时在上方放置 3 kg 的重物加压,维持 2 h。经过丙酮蒸气熏蒸、丙酮液体浸泡、甲醇浸泡后 MCE 滤膜被除去,得到透明导电薄膜。经测量,当透过率为85%时,其方阻仅为 13 Ω/sq。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欢欢;;柔性传感器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18年12期

2 赵钰;韩森森;孟庆实;;复合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12期

3 温雯;方方;;智能纺织品中的柔性传感器及其应用[J];服装学报;2019年03期

4 ;以新材料实现高灵敏、大应变响应的柔性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9年03期

5 ;新型柔性传感器使折叠触摸屏成为可能[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年11期

6 ;高拉伸、高灵敏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7年10期

7 ;最新柔性传感器技术让电影中的未来场景成现实[J];防灾博览;2017年02期

8 ;质优价廉可折叠的新型柔性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7年05期

9 马艳丽;刘茜;刘玮;;用于智能纺织品的柔性传感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04期

10 马明毅;;基于信息纤维的柔性传感器理论与应用研究[J];科学家;201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雪;;可生物集成的柔性传感器与人体生理参数测量[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沙洪;刘鑫;王妍;赵舒;王磊;任超世;;基于柔性传感器阵列的脉象检测系统[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健;贾晗钰;王亚培;;新工艺制备纸基高性能柔性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4 李志相;叶丽军;李勇进;;可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防水柔性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张智威;宋彦斌;陈闽林;凌志强;;智能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17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李锐;李明;苏业旺;宋吉舟;倪晓琴;;柔性可延展电子器件岛—桥结构的一个解析力学模型[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赵晶晶;武观;胡颖;刘洋;陈韦;;基于宏观聚苯胺纳米纤维膜的CO柔性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8 尤俊;陈毅军;李朝旭;;甲壳素纳米纤维介导二维纳米金的生长及其在高灵敏、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C];2017年

9 马宇;朱可石;郭艳珠;刘斌;;蛛网仿生结构高灵敏传感器用于颌面部术后复健监测研究[A];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0 文雪梅;孙超正;万鹏博;;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及柔性传感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屠琼芳;河北工业大学 制备高灵敏度柔性传感器[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吴敏;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柔性传感器及其应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3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侯佳 实习生 张语菡;英特尔决赛专场 来了好多“黑科技”[N];重庆商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南黎;小小柔性传感器帮你实时监控健康“头号杀手”[N];科技日报;2019年

5 记者 朱先妮;高交会流行黑科技与国际范[N];上海证券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盛利;她一招驯服敏感材料里的“势利眼”[N];科技日报;2019年

7 本报评论员 胡蓉;把全球聪明人吸引到深圳来[N];深圳商报;2016年

8 记者 王海滨;传统产业如何延伸出高附加值产业链?[N];科技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杨丽可 陈伟;林媛:抢占科技新高地的“巾帼奇兵”[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0 ;德国造出可水洗MP3播放器[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凤;导电针织柔性传感器的电—力学性能及内衣压力测试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黄振龙;碳纳米管柔性传感器与多层可延展柔性电路[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郑富中;基于悬空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压阻式柔性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王志峰;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力敏特性及柔性传感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王根林;高介电常数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7年

6 李敏;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薄膜气敏特性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何少伟;微纳VO_2薄膜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唐文志;有机磷农药和硝酸盐的电化学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孙昊;面向柔性服务机器人的若干前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李龙飞;基于信息纤维的柔性传感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如民;基于丙烯腈柔性压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可穿戴传感器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杨露叶;用于人体下肢运动测量的柔性传感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郝志良;基于电阻抗成像的柔性传感器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4 路鹏;基于表面微结构的柔性传感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尹凡奇;基于提拉法的银纳米线定向排布机理及柔性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畅旭东;纳米银线/聚二甲基硅氧烷电容式柔性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7 周艺颖;智能服饰中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制作及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明月;IPMC柔性传感器的高效制备及其智能手套系统的集成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9 张劲杰;一种功能性柔性传感器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10 王刚;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智能手套的研发[D];东华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4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64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