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止血抗菌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0 23:38
  人体的自然机制无法控制由严重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大出血,因此需要额外的止血途径来控制,而有效的止血剂通常都价格昂贵,药效较低或者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廉价、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止血材料显得至关重要。丝素蛋白作为一种源于蚕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原料易得,质优价廉,且具有无毒、无刺激性、可生物降解等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辅料、生物传感、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等领域。此外,丝素蛋白还可以加工成膜状,海绵状,凝胶,粉体等各种形状,以满足各种需要。介孔材料自问世以来,因具有高度均一、规则有序的介孔孔径和纳米孔道、巨大的比表面积结构,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吸附性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目前所制备的介孔材料几乎都是粉体材料,敷到伤口表面上时会与伤口的粘合性不牢固,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水释放热量,灼伤表面皮肤,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进。因此,本文将介孔生物玻璃粉体与丝素蛋白复合,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海绵材料,研究该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体内外止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以碱性蛋白酶水解丝素蛋白...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制急救止血材料的重要性
        1.2.2 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丝素肽的研究现状
        1.2.4 介孔生物玻璃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酶解丝素肽的制备及止血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的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酶解丝素肽的制备
        2.2.3 酶解丝素肽结构与性能表征
        2.2.4 酶解丝素肽止血性能分析
        2.2.5 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丝素肽的FT-IR分析
        2.3.2 丝素肽的XRD分析
        2.3.3 丝素肽的SEM测试
        2.3.4 丝素肽的吸水率测试
        2.3.5 丝素肽的ZETA测试
        2.3.6 体外止血实验分析
        2.3.7 体内止血实验分析
        2.3.8 细胞毒性实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制备及止血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的实验药品与仪器
        3.2.2 介孔生物玻璃的制备
        3.2.3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海绵的制备
        3.2.4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膜材料的理化性质测试
        3.2.5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止血性能分析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介孔生物玻璃的TEM分析
        3.3.2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海绵的FTIR分析
        3.3.3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海绵的FESEM分析
        3.3.4 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复合海绵的孔隙率分析
        3.3.5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3.3.6 体内止血实验
        3.3.7 细胞毒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载银介孔生物玻璃/丝素蛋白的制备及止血性抗菌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4.2.2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Ag-M58S/SF)的制备
        4.2.3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理化性质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FESEM分析
        4.3.2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EDS分析
        4.3.3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止血效果分析
        4.3.4 载银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的抗菌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4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044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