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间处治方案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20:19

  本文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间处治方案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路面工程 旧混凝土路面 沥青加铺层 应力吸收层


【摘要】:基于拉拔试验、APA试验以及扭剪疲劳试验研究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粉改性AC—5沥青混合料、玻璃格栅+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3种应力吸收层的层间粘结特性、抗反射裂缝能力和抗疲劳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砂粒式AC—5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方案的层间粘结强度最大,且其在水-温耦合作用下抗反射裂缝效果最好,而玻璃格栅+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扭曲疲劳性能最好,总结了一套应力吸收层方案选择及性能评价的试验方法,为"白改黑"工程应力吸收层结构选择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路面工程 旧混凝土路面 沥青加铺层 应力吸收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76)
【分类号】:U418.8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最常见的“白改黑”处置措施有3种:1碎石化,破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新路面基层;2铺设应力吸收层,拉毛水泥混凝土板后加铺应力吸收层;3挖除重新铺设路面结构。国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倾向于加铺柔性层,以此来达到防止或者减少反射裂缝的目的,国内工程实践表明,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金岐,罗晓辉,徐世法,王劲松;沥青粘结层抗剪强度试验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顾兴宇,马翔,倪富健;CRCP板与沥青混凝土面层间粘结层材料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3 卢雄强,王昌衡,张根源;土工布与玻璃格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改造中的对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4 张肖宁,邹桂莲,王绍怀;旧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抗反射裂缝能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8期

5 王志刚;杜英;向丽;程健;;废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04期

6 朱磊;刘宁;韦武举;杜海丽;马驰;;影响新旧路面联结层材料抗剪强度因素分析[J];公路工程;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燕军;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用纤维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郭朝阳;废胎胶粉橡胶沥青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文武;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4 赵磊;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5 韩伟华;复合改性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生;吉洪波;;沥青配合比优化设计成本控制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张百永;向俊;朱小刚;;浅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护[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3 张飞;;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的离析控制[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4 季节;张志新;;基于同种沥青不同级配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试验与评价[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新天;;废旧胶粉在环保型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徐世法;罗晓辉;孙中阁;;SBS改性乳化沥青温拌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姚立阳;张振华;;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苏新国,倪富健,赖用满;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鸿峰;蒙云;戚志河;;S-RAFC复合路面材料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吴国雄;张远航;王爱民;张大可;曾榕彬;;拌和工艺与压实温度对聚酯纤维沥青砼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文;聂品荔;刘松;;黄黄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简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廖卫东;;基于应力吸收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湖北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李炳松;;浅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监理[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4 杨元贵;;沥青路面压实机理[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5 朱国娟;王军;丁文胜;刘云峰;刘德友;张冲;;Trupave聚酯玻纤布处治沥青路面裂缝的应用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温学钧;杨群;;废轮胎橡胶粒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R减振降噪路面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陆耀忠;郑竞友;;钱江二桥桥面修复的理论与实践[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玉宏;范正金;;预防性养护决策的相关技术指标与标准研究[A];2013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4年

9 朱彦;;全效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改性剂在G50高速公路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4年

10 成高立;;高等级公路大修养护施工监控[A];2013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纪滨;双材料界面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孙雅珍;沥青混凝土路面粘弹性损伤演化与防裂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廖卫东;基于应力吸收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吕惠卿;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设计及可靠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6 刘朝晖;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侯荣国;复合式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沈凡;水泥—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复合胶结钢桥面铺装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贾锦绣;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抗剪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汉中;废旧轮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盛;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美思;斜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杨国峰;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闫青玮;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参数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窦刚玉;SBS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齐亚妮;新疆强紫外线地区橡胶沥青室内模拟老化实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郭锋;道路结构层间性能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林欧;基质沥青快速升温设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金岐,罗晓辉,徐世法,王劲松;沥青粘结层抗剪强度试验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徐波;沥青玛蹄脂碎石(SMA)在旧路改造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6期

3 王维佳,黄毅,谢永才;加筋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研究[J];东北公路;2000年01期

4 姚丽;纤维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裂作用的探讨[J];东北公路;1999年02期

5 李岩;国内废橡胶的利用研究现状[J];中国粉体技术;2005年01期

6 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0年05期

7 陈华鑫,胡长顺,张争奇;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探[J];公路;2003年06期

8 廖卫东,吴少鹏,张继宁,薛永杰;聚酯纤维对SMA性能影响的研究[J];公路;2004年04期

9 郭乃胜,赵颖华;纤维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机理研究[J];公路;2004年12期

10 徐蕾;聚酯纤维材料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分析[J];公路;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永利;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明国;聚合物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刘日鑫;胶粉改性沥青材料[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春生;橡胶粉沥青的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廷国;废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薛小刚;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肖敏敏;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韩江国;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幸;胶粉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初,朱浮声,王奕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5期

2 叶文语;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厦门机场跑道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4年05期

3 闵丽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5年03期

4 应荣华;陈骁;张志勇;;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损伤模型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闫平军;李青;姚进;;浅谈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6 赵丽华;;对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砂率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2期

7 贾钢;;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分析与评价[J];公路与汽运;2008年01期

8 王培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9 王乐一;李双宝;张洪涛;;路用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锡武;熊世银;角述兵;刘克;;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机理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峰;李冰川;;浅议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魏如喜;王书英;;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生产与应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3 李志英;曾庆杰;;易铺-130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4 王岚;常春清;邢永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5 叶群山;吴少鹏;陈筝;刘至飞;;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肖金波;魏峗琦;熊茂东;;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室内试验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7 李军;;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在首都机场东跑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岚;唐宝利;邢永明;;大孔隙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吸声特性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延西利;王茂奎;丁楚志;;PS路面强力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田超;王雨;刘昊磊;;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与时间关系的研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杜京;省公路科研所一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N];云南日报;2001年

2 陈静 本报记者 杨庶文;主动脉的律动[N];凉山日报(汉);2013年

3 记者 李海英;东二环沈抚——望花段高架桥今早7时通车[N];沈阳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晋川;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丁烈梅;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马骅;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曹艳霞;碳纤维导电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忠明;水泥橡胶综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田腾辉;高弹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宁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施工温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沈风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道路施工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蒋凯;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孟晓慧;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变形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5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75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