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覆软弱围岩超前管棚预支护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浅覆软弱围岩超前管棚预支护作用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弱围岩 管棚 Winkler力学模型 Pasternak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挠度变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进行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时经常会遇到在浅覆软弱围岩中开挖隧道的情况。由于软弱围岩不仅强度低,而且易受隧道开挖的扰动影响,所以在进行隧道正式开挖前需要对隧道周围岩土体进行超前预支护。管棚作为一种可靠的预支护法,在工程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管棚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造成了在对管棚进行设计时其参数的选取仍需通过工程类比法来获得的奇怪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桦皮岭隧道工程为依托,展开了对浅覆软弱围岩超前管棚预支护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在工程实际应用较多的超前预支护法进行总结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重点对管棚超前预支护法的作用机理、应用场所、力学模型的发展及分类进行总结分析。(2)针对目前管棚力学模型中存在的缺陷,考虑初期支护延滞性、围岩应力释放差异性、地层反力系数不均匀性和仰坡坡度等因素,将管棚划分为初期支护封闭段、初期支护未封闭段、未支护段、掌子面前方塑性扰动段、弹性扰动段和未扰动段,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并考虑施工过程的管棚变形力学模型(Winkler、Pasternak),推导出管棚变形的理论值。利用ANSYS软件中的Beam54梁单元对管棚中单根钢管挠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解与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改进后的Winkler力学模型对管棚的直径、间距、长度、以及模型中各梁段长度等参数的选取进行优化分析;基于改进后的Pasternak力学模型在不同围岩及不同上覆围岩坡率的情况下对管棚进行参数分析。对浅覆软弱围岩管棚预支护理论进行研究,为以后管棚参数设计提供参考。(3)对管棚挠度变形的监测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水平测斜仪进行管棚挠度变形的现场监测,并对现场收集到的数据与求得的理论解及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软弱围岩 管棚 Winkler力学模型 Pasternak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挠度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3
- 1.1 前言8-9
- 1.2 预支护法分类总结9-12
- 1.2.1 管棚预支护法9-10
- 1.2.2 超前小导管法10
- 1.2.3 超前锚杆预支护法10-11
- 1.2.4 水平旋喷注浆法11
- 1.2.5 机械预切槽法11-12
- 1.2.6 预衬砌法12
- 1.2.7 冻结法12
- 1.3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12-19
- 1.3.1 管棚预支护法分类13-14
- 1.3.2 管棚的分布方式14-15
- 1.3.3 管棚的用途15-17
- 1.3.4 管棚力学模型分类17-19
- 1.4 管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9-21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21-23
- 第二章 Winkler地基梁模型在管棚挠度计算的应用23-43
- 2.1 管棚地基梁模型23-27
- 2.1.1 管棚上覆荷载的大小24-26
- 2.1.2 地层反力系数的简化26-27
- 2.2 Winkler力学模型的求解27-33
- 2.3 算例及讨论33-41
- 2.3.1 工程概况33
- 2.3.2 算例33-35
- 2.3.3 参数敏感性分析35-41
- 2.4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Pasternak地基梁模型在管棚挠度计算的应用43-61
- 3.1 Pasternak力学模型的建立43-47
- 3.2 Pasternak力学模型的求解47-53
- 3.3 算例及讨论53-60
- 3.3.1 算例53-54
- 3.3.2 参数敏感性分析54-60
- 3.4 本章小结60-61
- 第四章 管棚挠度现场监测61-69
- 4.1 现场监测研究61-62
- 4.2 测试方案62
- 4.3 测斜仪及使用方法62-65
- 4.4 测试结果分析65-68
- 4.5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5.1 结论69-70
- 5.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共进;;隧道塌方洞内大管棚方案设计和施工[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9期
2 杜彬,李俊喜;隧道大管棚支护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1999年09期
3 赵元根,罗富荣;超前小管棚定位技术[J];隧道建设;2000年04期
4 张国辉;40m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5 李成明;隧道管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2004年06期
6 刘辉;;大管棚监测方法及变形机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7 董新平;胡新朋;周顺华;;软弱地层管棚作用特性判别和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杨文平;郁存正;;大管棚法处理隧道下穿公路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9 孙锡寿;;管棚法处理大坍方段的应用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3期
10 杨文勇;;夯管法施工大管棚的工艺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平;周顺华;;管棚法在东部城市软弱地层中应用前景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白兆强;谷水兵;;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毫山欲隧道施工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3 彭济南;;40米长锚管棚预注浆控制地表下沉施工技术[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谢量瀛;韩少光;杨和平;;管棚锚固与注浆技术在地铁西单站的应用[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5 连文前;;t/头岭隧道变更设计与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6 廖乾旭;;大管棚和小导管在隧道支护设计中的综合应用[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锐;周东勇;朱常春;吴鸿军;;富水松散地层隧道密排小管棚法施工技术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许富强;谭雷平;傅金铜;;小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在清水河隧道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9 许宏发;佟Oz;王广建;王德荣;;坑道口部管棚加固抗爆性能模型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王义重;李勇泉;傅旭东;;大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佩山 通讯员 段伟伟;这里有支科技攻关突击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2 邵明志;浅埋隧道难不住中铁五局[N];西部时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佩山;优美的绿色交响曲[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涛;隧道管棚预支护体系的力学机理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康;浅覆软弱围岩超前管棚预支护作用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2 苟德明;既有公路下连拱隧道管棚变形测试与作用机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夏季;管棚钻机钻进机构的分析与优化[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军舰;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娟;管棚钻机的钻臂定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李沛莹;管棚受力特性及其与后续工法配合效果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亦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管棚预支护技术及其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8 黄华滨;管棚钻机掘进与行驶液压驱动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胡斌;丁家山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管棚预支护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国保;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6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