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钢-混简支结合梁动力响应

发布时间:2017-11-10 21:40

  本文关键词: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钢-混简支结合梁动力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 钢-混结合梁 界面滑移 动力响应 移动荷载


【摘要】: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对钢-混简支结合梁的基本动力特性及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及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柔性抗剪连接件的存在,在外荷载作用下结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对结合梁的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CB03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25,511082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0088)
【分类号】:U441.3
【正文快照】: 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0引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它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和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使二者形成组合作用,共同受力,充分发挥钢(抗拉)和混凝土(抗压)两种不同材料的优点,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特性的目的[1-2]。与同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2 项海帆;世界桥梁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创新[J];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建新,王肇民;组合桁架中节点板上升式连接件有限元分析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3期

2 李国强,周宏宇,徐彬,何天森;连续组合梁挠度及强度计算的综合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3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戴益民;;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的受弯性能与组合效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5 刘红梁;高洁;;轻钢结构基本构件抗力统计分析(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6 刘红梁;高洁;;轻钢结构基本构件抗力统计分析(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7 刘永标;程桦;张标;刘焕文;;超高悬挑结构支撑架体顶部立杆受力状态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亓路宽;李琳;常晶;霍达;;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卢彭真;赵人达;诸葛萍;;钢-混凝土组合直箱梁变形理论分析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达;邓新穗;谭文辉;牟在根;隋军;;考虑荷载长期作用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建国;樊健生;;国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叶清华;;钢桁架—混凝土组合设备基础的应用及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梅振华;胡少伟;;滑移效应对组合梁抗弯强度影响的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杜新喜;施浩;;组合框架梁在住宅钢结构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兴邦;姚晓飞;徐岳;;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黄侨;荣学亮;陆军;;既有钢-混组合梁桥常见病害分析及其加固策略[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薛伟辰;汪基伟;周氐;;现代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9 金建新;王肇民;;节点板上升式连接件的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10 方立新;宋启根;孙逊;;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时的挠度实用算法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黄彩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强;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彦宏;型钢混凝土偏压柱粘结滑移性能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贺明卫;高层建筑中大跨度钢桁架转换层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玉骥;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周凌宇;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受力性能及空间非线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天宝;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状态的确定和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昆;某跨郑石高速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鹏;弹性剪切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宾恩富;新型剪切连接件的受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秋华;新型抗剪连接件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文浩;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魏京鹏;深肋组合扁梁楼盖受力性能的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邵晓辉;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滑移效应分析[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2 李铁强,朱起,朱聘儒,陶懋治;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弯筋连接件的抗剪性能[J];工业建筑;1985年10期

3 王聚厚,聂建国,卫军,闰善章,牛西云,袁彦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作受压翼的钢-混凝土组合梁[J];工业建筑;1992年02期

4 胡夏闽;欧洲规范4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6)──剪力连接件[J];工业建筑;1996年02期

5 聂建国,袁彦声;钢-砼叠合板组合梁及其应用[J];建筑结构;1995年08期

6 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计算与分析[J];建筑结构;1997年01期

7 聂建国,沈聚敏,延滨,吴正直;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及应用[J];建筑结构;1998年01期

8 朱聘儒,高向东,吴振声;钢-砼连续组合梁塑性铰特性及内力重分布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6期

9 聂建国,王洪全;钢-混凝土组合梁纵向抗剪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2期

10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林伟,王文辉;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剪力连接件实际承载力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宇,王荣辉;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综述[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4期

2 辛学忠;张晔芝;;我国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桥技术发展思考[J];桥梁建设;2007年05期

3 吴成三;;德国结合梁桥的应用和发展[J];铁道标准设计;1992年05期

4 陈开利;“把钢用到刀刃上”——谈国外的结合梁桥[J];铁道知识;1994年03期

5 郭向荣,曾庆元;高速铁路结合梁桥与列车系统振动分析模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李继东,徐军;钢混连续结合梁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1年S1期

7 喻梅,张清华,李乔;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在部分相互作用下的弯曲应力[J];世界桥梁;2003年01期

8 熊正元,王荣辉;钢箱钢纤维混凝土准结合梁桥的空间受力分析[J];河南科学;2004年05期

9 龚志刚;;基于可靠度的结合梁桥评估[J];世界桥梁;2007年04期

10 狄生奎;郭宗江;J. P. Newhook;;损伤情况下的钢-素混凝土拱结合梁桥动力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振胄;;结合梁桥的应用和发展[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2 陶宏义;李富文;;连续结合梁桥的优化设计[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3 顾安邦;徐君兰;;结合梁桥的次应力剖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荆杨轶;阳升;张举兵;宁平华;吴坚如;牟在根;;板桁结合梁桥剪力连接件空间布置的研究[A];首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尚进;奚绍中;;开口薄壁结合梁桥的空间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6 李帅;李运生;张彦玲;;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动力系数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宗磊;;津滨轻轨50m钢混结合梁设计与施工简述[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道斌;李华;陈天民;连文博;;大跨度钢砼结合梁桥拖拉法施工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9 许建新;孔骁;史修朋;;京广线提速工程K950+677 1-32m钢板结合梁桥改造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10 丰硕;项贻强;李广宇;;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徐变问题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玉骥;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景新;钢箱钢纤维混凝土准结合梁桥的空间受力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帅;铁路结合梁桥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3 刘少华;钢—混凝土结合梁桥施工阶段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彬;预应力混凝土—钢槽梁结合梁梁桥构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张旭;曲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袁月波;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裂缝宽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王智远;钢混结合梁曲线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杜振华;大跨度斜拉桥钢—混结合梁组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斐;客运专线下承式密布横梁体系简支钢桁结合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谢尉鸿;钢—混凝土箱型结合梁斜拉桥设计[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8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68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