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交通流模型的反馈线性化与拥堵控制
本文关键词:离散交通流模型的反馈线性化与拥堵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交通 拥堵控制 反馈线性化 高速公路离散模型 微分几何理论
【摘要】:在自动化高速公路环境下,提出一种改进的宏观离散交通流模型密度控制方法.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宏观离散交通流模型转换为一般容易处理的线性系统模型,简化了密度控制器的设计.利用线性系统中具有输入变换的跟踪反馈控制方法,对线性化后的系统模型设计控制律.通过控制该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间接稳定离散交通流模型中的交通流密度,达到对道路交通流拥堵的控制.同时给出设计方法和步骤,仿真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134004)~~
【分类号】:U491
【正文快照】: 引言交通流模型是描述交通速度、密度和流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交通的最优控制、交通状况仿真、事件的检测,拥堵预防等都需要以交通流模型为基础.交通拥堵,大多是由人为或客观等因素导致的扰动沿着车流向上游传播引起的.若能使小扰动在传播过程中,逐渐缩小并消失,最终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旭华;董颖颖;杨海东;王万良;;一种改进的自动化高速公路交通流速度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1期
2 张勇;关伟;;离散交通流的变结构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明宝;杨敏;张莎莎;;高速公路协调控制信号施加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2 董春娇;邵春福;周雪梅;孟梦;诸葛承祥;;基于交通流参数相关的阻塞流短时预测卡尔曼滤波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黄中祥;张生;;面向需求的高速公路网检测器布置方法[J];系统工程;2014年04期
4 陈喜群;杨新苗;李力;史其信;;基于智能交通信息的预期与适应性元胞传输模型[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12期
5 张勇;关伟;;离散交通流的变结构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2年01期
6 罗永琦;燕雪峰;冯向文;;基于粒子滤波的交通仿真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年03期
7 张丽岩;马健;李克平;;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快速路速度诱导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年12期
8 徐文华;魏志强;;基于数据流集成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4期
9 杨庆芳;马明辉;梁士栋;梅朵;;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10 董春娇;邵春福;诸葛承祥;孟梦;;基于时空特性的交通自由流短时预测状态空间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Yong Ma;Liguo Zhang;Lu Zhang;;Simultaneous Traffic Count and Ramp Flow Estimation for Multilane Freeways Based on Markov Models[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永福;面向T-CPS的微观交通认知方法及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朱琳;城市快速路交通态势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孙晓亮;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陈海燕;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邓文;基于多源异质检测数据的道路交通流参数估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杨军;地铁客流短期预测及客流疏散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陈喜群;交通流动态随机演化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刘宁;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场内交通仿真与实时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0 敖谷昌;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特性及关联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城市交通动态研判应用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熊雪萍;VMS交通诱导信息协同发布策略生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城市路网短时交通预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刘琳;基于简化路网模型的城市路况预测与监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吴楠;基于仿真的交通运行状态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戚建成;磁悬浮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吴斯亮;大型地震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毅;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理论及优化算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晨;基于GPS数据的道路交通状况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程洁如;通过GPS速度时间序列表征的交通流发掘社区特性[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劲松;韩印;范炳全;干宏程;;快速路系统反馈控制器设计及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2 宋立忠,陈少昌,姚琼荟;不确定系统离散变结构控制及在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6期
3 宋立忠;李槐树;姚琼荟;;基于趋近律方法的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3期
4 杨旭华;董颖颖;杨海东;王万良;;一种改进的自动化高速公路交通流速度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1期
5 沈国江,胡丹,孙优贤;城市高速公路交通的神经网络建模与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志超,谭惠丽,刘慕仁,孔令江;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模型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贵泉,谭惠丽,刘慕仁,孔令江;一维确定性主干道交通流模型的研究[J];广西物理;2002年01期
3 吴正;高速交通中堵塞形成阶段的交通流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4 唐铁桥,黄海军;两车道交通流模型与数值计算[J];科学通报;2004年19期
5 邝华,孔令江,刘慕仁;考虑延迟概率因素对混合车辆敏感驾驶交通流模型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6 黄乒花,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开放边界条件下二维可转向主干道交通流模型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7 刘勇,严宝杰,陈红;基于热力学熵的交通流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谭惠丽,刘海英,涂育松,孔令江;在开放边界条件下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的功率谱[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培雷;吴晓层;简金宝;;有侧向驶入、驶出单车道及多车道的非平衡交通流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3期
10 邹杰;朱学军;李红梅;杨映红;;基于矿区实测数据的流体力学交通流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景飞;方标新;张建秋;俞承芳;郭涛;;二阶宏观交通流模型参数的支持向量回归估计法[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2 李兴莉;李志鹏;戴世强;;考虑车辆逐步加速特性的格子流体力学交通流模型[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郭四玲;韦艳芳;薛郁;陈光旨;;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时空间距分布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4 严钢;汪秉宏;傅忠谦;周涛;;复杂网络上的交通动力学[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张长君;邹开其;;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减灾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欧忠辉;关于交通流模型中的若干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艳;城市交通网络动态交通流模型和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邹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泓;交通仿真系统的并行计算、智能优化和混杂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罗莉华;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及相应宏观交通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鲁亚东;LWR交通流模型的熵解的显式构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丁中俊;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的相变现象和解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付传技;交通流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李雅;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交通流模型上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常丑娥;双车动力学交通流模型的研究与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0年
3 苏星;具有多条道路交汇的交通流模型的数学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任萍;姜—吴交通流模型的研究与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5 李静瑶;研究异常事件下的宏观交通流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永海;基于两种交通流模型的混沌现象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王正;一类非线性交通流模型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8 吴大艳;三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袁亮;元胞自动机双向交通流模型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邝华;混合车辆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5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