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道路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几何参数设置及通行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22:30

  本文选题:远引掉头 + 延误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次要车流的左转和直行对交叉口车辆运行影响较大,特别是主路交通流量较大时尤为明显,通过次要道路车流远引的方式可以减少交叉口车辆冲突,有利于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分析了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适用条件与车流组织方法,以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远引回转车流掉头位置、远引车辆掉头排队车道长度、远引掉头处开口长度与宽度等关键几何参数计算模型,提出了次路远引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结合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仿真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可有效减少信号相位数和车辆平均延误,表明了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的交通组织方法对优化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Abstract]:The left-turn and direct traffic of secondary vehicle flow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on of intersec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traffic flow on the main road is large, so the vehicle conflicts can be reduced by the way of long-distance traffic flow on secondary roads.It is propitious to improve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intersec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the traffic flow organization method of the secondary road at the intersections, the reverse position of the remote lead turning vehicle flow and the length of the long queue lane of the remote lead vehicle turn back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aim of minimum delay.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key geometr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opening at the remote diversion point is presente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delay and capacity of the secondary road remote intersection are presented.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a practical examp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signal phase and the average vehicle delay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method of secondary road diversion at intersections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207、61304195)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九春;;平面交叉口左转交通组织革新设计的进展及启示[J];中外公路;2006年04期

2 李忠秋;于德政;;浅析平面交叉口导流路线的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3 张晓波;;法国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简介及与国内规范的比较[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1期

4 王峰娟;;平面交叉口导流路线的设计[J];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5 刘德武;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管制[J];公路与汽运;2002年06期

6 赵一飞,游润卫;Y形平面交叉口路脊线自动调整方法的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许永辉;平面交叉口改进方案评价方法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2期

8 陈光勤 ,彭国雄;城市平面交叉口出口道单位开口设置位置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5期

9 孙宝芸;陆键;戈权民;朱雷雷;;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年04期

10 钱寒风;林航飞;袁文平;孙素梅;;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庆涛;戴新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综合评价体系探讨[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钱寒风;林航飞;张建华;;基于自动信息采集的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根材;张秀媛;;非机动车穿越平面交叉口行为特征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云安;;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探讨[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华灿;曹国华;;绿色交通友好的平面交叉口发展策略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6 段进宇;杨晓光;;城市道路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刘大欢;甄曦;;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裴玉龙;邓建华;;三角网数模系统的开发[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定涛;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车辆追尾风险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陈姗;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与评价[D];长安大学;2015年

4 詹微微;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肖莉英;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俞敏健;无信号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支路与主路交通流相互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郑元;无信号控制公路平面交叉口支路左转驾驶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杨飞;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吕伟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故障诊断方法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义春;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隐患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7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37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