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Trapdoor试验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公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09 20:10

  本文选题:双线隧道 + 地表沉降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城市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不可避免。为了探讨双线隧道间相互影响以及可靠的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利用课题组开发的多沉陷门(Multi-trapdoor)模型试验装置和钢棒相似土构建二维试验条件,通过沉陷门下沉模拟隧道开挖变形。先通过单Trapdoor试验获取表面沉降曲线,拟合得到单线隧道开挖地面沉降Peck公式参数。再进行双Trapdoor试验,利用单Trapdoor参数叠加得到双线隧道地表变形,并与双Trapdoor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在埋深较大、隧道间距较小的情况下,沉降曲线较早的由双峰形态过渡到单峰形态,从而利用模型试验数据划分了两种形态的大致范围。引入了峰值修正系数和间距影响系数对叠加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模型试验数据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叠加修正公式。
[Abstract]:The formation disturbance caused by urban tunnel excavation is inevitable.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line tunnels and the reliable prediction method of surface settlement, the two-dimension test conditions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ulti-trapdoor model test devic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steel bar similar soil, and the tunnel excavation deformation was simulated by subsidence door sinking. First, the surface settlement curve is obtained by single Trapdoor test, and the parameters of Peck formula for ground settlement of single-line tunnel excavation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double-line tunnel is obtained by superposition of single Trapdoor parameter,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double Trapdoor mode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depth of buried is larger and the tunnel spacing is small, the settlement curve changes from bimodal to single-peak earlier, and the approximate range of the two forms is divided by using the model test data. The peak corre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spacing are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superposition formula, and the superposition correction formula of surface settlement of double-line tunnel based on model test data i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403)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51049706038)
【分类号】: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崇绪,郑春英;双线隧道施工设备选型配套方案参数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0年06期

2 熊成宇,张生林;下南坪双线隧道快速掘进技术[J];隧道建设;2001年03期

3 赵子龙;大瑶山铁路双线隧道破土进洞[J];土木工程学报;1981年04期

4 刘慧,史雅语,冯叔瑜;招宝山超小净间距双线隧道控制爆破监测[J];爆破;1997年04期

5 孙国庆;;双线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5期

6 党超;阳生权;;近距离双线隧道开挖时空效应监控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丁春林,王春河;双线隧道暗挖施工技术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8 杨斌;谢金宝;于丽颖;;双线隧道提速后的瞬变压力及缓解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9 张碉堡;;浅谈高速公路双线隧道施工[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1期

10 刘慧;招宝山超小净距双线隧道的安全控爆研究[J];工程爆破;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昌智;孙一坚;黄卡;;铁路双线隧道有害气体分布规律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2 施大震;;软岩双线隧道锚喷永久衬砌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费瑞振;彭立敏;施成华;杨伟超;雷明锋;;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列车风特性与人员安全性分析[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芳标;吴顺川;高永涛;李健;熊峰;;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双线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模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谢明立;;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改进工法在高速客运专线青罗峰隧道的成功运用[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通讯员 李连明 罗昌敏;中铁五局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隧道成洞突破5000米[N];人民铁道;2012年

2 记者 尹登明 通讯员 张圆圆;兰新铁路首座双线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通讯员:王立武 曾正贤;复杂地质特长双线隧道怎么打?[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王立武曾正贤;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双线隧道施工综合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5 记者 尹登明;包西铁路最长双线隧道新九燕山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李永旺;大地铆钉[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容伟权;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的数值模拟[D];暨南大学;2016年

2 张雨;双线隧道施工中影响地表沉降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周卫兵;竖井对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王国亮;水平冻结暗挖地铁双线隧道受力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7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67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