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耐震时程法在高墩刚构桥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09 20:13

  本文选题:耐震时程法 + IDA ; 参考:《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耐震时程法是一种新的基于时域的动力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与其他抗震方法相比,耐震时程法在大型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时极具优势。以一座典型高墩刚构桥为例,介绍了耐震时程法的概念、基于桥梁抗震规范反应谱的耐震时程波生成方法及其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符合高墩桥梁实际的计算Park-Ang损伤指数加权系数的方法。结果表明:耐震时程法预测柔性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是合理的,宏观上表现为传统非线性分析响应的均值;耐震时程法分析时输入结构的能量与中等持时的天然波能量相比偏大,评估桥梁地震损伤时较为保守;耐震时程法用于设计初期桥梁方案比选时,只需1次非线性分析即可高效评估不同桥型抗震性能。
[Abstract]:Seismic time history method is a new time domain based dynamic elastoplastic seismic analysis method. Compared with other seismic methods, seismic time history method has an advantage in nonlinear analysis of large and complex structures. Taking a typical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high pier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eismic time history method,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seismic time history wave based on the seismic code response spectrum of brid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bridge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ark-Ang damage exponent weighting coefficient is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bridge with high pi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predict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flexible bridge structure by seismic time log method, which is shown as the mean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response macroscopically, and the energy of input structur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natural wave energy in medium duration. It is conservative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damage of bridges, and the seismic resistance log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ridge types efficiently by only one nonlinear analysis.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温州市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37;51378039;91315301-03)资助
【分类号】:U442.55;U44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关彩,王建,崔宁;单跨刚构桥工程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2期

2 王玲霞;;刚构桥的构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12期

3 范佐银;武维宏;舒春生;;门式刚构桥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20期

4 沈波;;超短边跨V型刚构桥的设计及施工[J];中国市政工程;2009年01期

5 王吉双;;中等跨径门式刚构桥的设计[J];安徽建筑;2009年01期

6 杨凤莲;;斜交刚构桥设计中的斜交弯矩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7 刘勇志;胡成;金晶;朱荣;;Y型墩刚构桥支架拆除时机与合拢顺序[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骅;芦可琪;;安庆晴岚路预应力混凝土门式刚构桥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10期

9 张佐安;;对刚构桥梁施工质量的一些思考[J];西南公路;2011年04期

10 史明亮;;曲线刚构桥弯曲效应初探[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文机;漆光荣;陈玉标;;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在福建的发展[A];'9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刚构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黄文机;漆光荣;郑信光;;福建桥梁之花——T型刚构[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3 祝金鹏;高永青;孙西磊;;多跨连续V形刚构桥设计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4 王占飞;庞辉;李帼昌;杨阳;;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构桥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5 殷平;王彤;谢旭;;刚构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方法比较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6 饶舒;王克海;叶英华;;大跨径单箱单室刚构桥箱梁的空间有限元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7 王学斌;黄和宾;;海沧大桥西航道桥设计与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海彬;杜进生;罗小峰;;泾河大桥合拢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行;地震作用下高墩刚构桥动力稳定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范振华;地震作用下超高墩刚构桥倒塌破坏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聂鑫;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关键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斯;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底板横向受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曲士平;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静动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金佳敏;基于IDA方法的大跨度深水刚构桥地震损伤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龙;T型刚构桥悬臂及转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5 许凡;某T型刚构桥运营期健康状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冯庆华;T形刚构桥的静动力检测技术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吴鹏;大跨度曲线刚构桥静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勇志;Y型墩预应力刚构桥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果;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袁鑫;大跨度刚构桥施工阶段风险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7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67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