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圆企口应力应变响应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企口缝 ; 参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摘要】: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标准轴载作用下跨矢比的变化引起的圆企口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企口缝处的应力应变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跨矢比对应不同构造板块的受力性能各不相同,较大跨矢比有利于凸板受力,较小跨矢比有利于凹板受力;不同跨矢比对应接缝挠度变形及传荷能力影响明显,跨矢比为2.5时,企口缝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跨矢比为3.5时,企口缝传荷能力最好。选择合理跨矢比有利于防止企口缝早期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Abstract]: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t the opening joint of circular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standard axle load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pan ratio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tectonic plates, the larger span vector ratio is favorable to convex plate stress, the smaller span vector ratio is favorable to concave plate force, and the different span vector ratio has obvious effect on joi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and load transfer ability. When the span ratio is 2.5, the opening seam is in the most unfavorable stress state, and when the span ratio is 3.5, the load transfer ability of the opening seam is the best. Choosing a reasonable span ratio is helpful to prevent early damage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pavement.
【作者单位】: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6.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素娟;李静斌;;大企口缝单孔空心板桥截面等效方法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维藩;水泥混凝土路(道)面使用企口缝条件的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1988年01期
3 胡维藩;;水泥混凝土路(道)面使用企口缝条件的探讨[J];市政技术;1988年02期
4 胡维藩;;水泥混凝土路(道)面使用企口缝条件的探讨[J];公路;1988年05期
5 葛素娟;张高奎;刘若瀚;;空心板设置横隔板对企口缝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2012年09期
6 于晓坤,邓超,于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J];森林工程;2000年01期
7 乔志红,李瑞生,王成;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无规则断裂的探讨[J];东北公路;2000年04期
8 乔志红,李瑞生,王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无规则断裂[J];辽宁交通科技;2000年01期
9 韩向东,刘贵森,吕嘉宁;浅谈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及展望[J];山东建材;2000年03期
10 尤晓舛,郭培宏,张召斌;论我国推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行性[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德;;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其防治[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胜利;胡莹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及修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李连生;徐加绛;洪柏钧;;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思考——湖南、广西、广东三省调查报告和建议[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相斌;孙冰;;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张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6 贺建昆;;云南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前景分析与探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路建丽;;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裂成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8 保军强;司旭安;;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裂缝的成因与预防[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书萍;;探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裂压稳[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忠丽;尚亚军;;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农村道路中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喜顺;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技术推广研讨会在铜川举行[N];陕西日报;2013年
2 路宣;长安大学开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增寿”研究[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朱子靳;新技术新材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中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4 张韶军;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寿有“道”[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陆文;我国山区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滑治理[N];中国建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孟庆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革命[N];中国交通报;2014年
7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8 太原公路分局北郊公路管理段 任变香;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与保养[N];山西科技报;2003年
9 孟庆丰;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夏冬梅 向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防治[N];伊犁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亮亮;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冲断破坏预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吕惠卿;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设计及可靠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3 廉向东;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性能评价与路面结构协调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4 刘少文;山西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平均;共振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车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韩森;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吕大伟;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综合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陈瑜;公路隧道高性能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春阳;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理论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2 李俊;植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开路;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变化规律与温度场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鹿青;动态荷载作用下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悦;重载交通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响应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小冉;动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底脱空响应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宇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改造的设计与计算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8 许海铭;沥青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间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龙方来;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层快速修补材料配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刘田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与加宽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5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8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