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钢混结合段桥面铺装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10:37

  本文选题:组合梁桥 + 钢混结合段 ; 参考:《世界桥梁》2015年03期


【摘要】:为了解钢混结合段铺装结构的受力特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铺装结构,以永川长江大桥——(64+2×68+608+2×68+64)m七跨连续半飘浮体系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混结合段采用环氧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方案的结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结合2种方案的优点,研究出灌注式环氧树脂混凝土铺装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钢箱梁段,钢混结合段铺装对铺装混凝土的耐疲劳性能要求不高,但对防水粘结层的粘结和抗剪性能有较高要求。灌注式环氧树脂混凝土铺装结构是将环氧树脂灌入已经铺装好的沥青混合料中,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耐疲劳性能。实桥使用效果证实了该铺装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avement structure is designed. Taking Yongchuan Changjiang River Bridge as an example, a seven-span continuous semi-floating two-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half-floating structure is us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oxy asphalt concrete and pouring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cheme i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and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schemes. The structure of epoxy resin concrete pavemen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teel box girder section, the pavement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requires not high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pavement concrete, but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bonding and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waterproof adhesive layer. Pouring epoxy resin concrete pavement is a kind of asphalt mixture which is filled with epoxy resin and ha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fatigue resistance. The actual bridge effect proves that the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the technology is feasible.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基金】:重庆市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KJXM2012-0389)
【分类号】:U448.27;U44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万田保,唐翠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路面结构行为及设计考虑[J];世界桥梁;2005年02期

2 孟丛丛;;鄱阳湖大桥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2011年02期

3 王民;张华;;钢桥面铺装特点及设计要求综合分析[J];世界桥梁;2013年01期

4 赵国云;闫东波;磨炼同;;基于黏弹性力学分析和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的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预估[J];公路;2013年03期

5 杨崇国;刘小勇;;明州大桥钢桥面铺装层ERS施工技术[J];桥梁建设;2012年02期

6 赵国云;闫东波;;钢桥面铺装系统防排水技术探讨[J];中国建筑防水;2013年05期

7 赵国云;闫东波;王军;;江阴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设计与施工[J];中国建筑防水;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聪;王福敏;;不同柔性纤维砂浆在凝固过程中裂缝开展性能比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宝玉;张维全;吴玲玲;;停车诱导系统的诱导效果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黄明;黄卫东;;环氧沥青固化剂的一些相关问题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少华;潘冬慧;张庆波;张立栋;王擎;;油页岩循环流化床炉膛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徐敬波,薄亚明;MEI系数循环卷积的快速解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付蓉,鞠平,倪辉,陆小涛;可控串联电容补偿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2期

7 王善永,钟敦美,张启明;水电机组状态参数趋势分析与在线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4期

8 屠黎明,胡敏强;汽轮发电机内部故障回路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6期

9 屠黎明,胡敏强,肖仕武,刘万顺;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7期

10 屠黎明,刘万斌,吴济安,胡敏强;大型汽轮发电机内部短路仿真及其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景雅;姜在田;高建新;卢天竺;;优势硬层在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2 刘丽娜;丁亚红;段敬民;曾宪桃;;预应力FRP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明;汪明;何唯平;黄生文;;公路边坡GFRP土钉支护现场试验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松涛;李绪泉;施志钢;田郁;陈茂科;霍尚龙;;可再生能源在青岛地区的应用[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志彬;刘松玉;经绯;曹德洪;;水泥土搅拌桩桩身质量的电阻率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演变及动因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圣;唐怡;;英国Conzen城市形态学派理论研究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欣;刘浩;;开发区转型发展理念在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张鑫;刘攀;梁启宇;;低碳排放约束下多方式网络最优排放收费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10 刘光辉;王文修;;大型公共建筑交通规划初探——以深圳市滨海医院为例[A];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玉;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理论及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辉;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章荣军;土体开挖引起的邻近受荷桩基附加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杨奇;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变形性状试验与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东;尘土进入电子/电器设备分析模型及实验模拟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王东生;TiAl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MCrAlY及陶瓷涂层的激光重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戴毓;石油期货市场波动性与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王艺霖;基于影响线二次差值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小波;我国城市小街坊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强;圆筒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温度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青;微型PDMS SPR传感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海成;基于ADS的1900MHz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炎庆;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神经元干细胞序列图像中活跃细胞的追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彭文平;拱架悬拼技术与混凝土拱肋早期裂缝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尹小梅;公交车辆进出站行为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傅广文;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远胜;中韩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盛婷;酒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辛秋燕;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信息化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朝晖;杨睿;王民;丁学超;徐光红;;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与材料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许永,赵鸿铎;沥青混凝土路面渗水规律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3 张华;王民;伍朝晖;;跨海大桥混凝土桥桥面铺装技术综述[J];公路;2008年08期

4 傅栋梁;钱振东;;钢桥面铺装预防性养护对策分析[J];公路;2010年01期

5 徐伟;张肖宁;涂常卫;;虎门大桥钢桥面铺装维修方案研究与工程实施[J];公路;2010年05期

6 罗桑;钱振东;;钢桥面铺装层疲劳试验模型研究综述[J];公路;2010年08期

7 王民;伍朝晖;李玉龙;;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设计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8 胡光伟,黄卫,张晓春;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层力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9 李娟;李玉龙;吕文捷;黄辉;;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疲劳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1期

10 郝增恒;曹雪娟;李玉龙;;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概述[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生;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分析及对策[D];东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程刚,黄卫;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闵召辉,王晓,黄卫;环氧沥青混凝土的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3 朱伟;;环氧沥青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6年01期

4 邓万军;李挺;汤晓慧;;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02期

5 周巍;李素莹;;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6年05期

6 傅丽梅;付雪梅;;环氧沥青混凝土主要施工工艺[J];民营科技;2007年01期

7 吴秉军;蒋学奎;刘卓;李振鹏;;国产多组分新型环氧沥青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施工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7年06期

8 赵紫贵;高辉;;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08年02期

9 刘腾爱;钱振东;;环氧沥青混凝土自然养生强度增长特性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曹雪娟;唐伯明;;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固化条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伟民;;高强沥青铺面材料的特性与应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2 张国亮;孙鑫;;浅谈环氧沥青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3 刘洋;周凯;李滨;;门架式卸料装置在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二期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施工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4 王江洋;王新明;钱振东;;环氧沥青混凝土在铁路钢桥防水保护层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茜;破解24天低温施工技术难题[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本报通讯员 任俊 符威平;气象保障大桥“护肤”[N];中国气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团结;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裂缝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康;柔韧性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宗海;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病害修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米军;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俊;环氧沥青混凝土在钢箱梁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阎伟;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4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