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干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计多目标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26 01:59
【摘要】:城市干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设施的设计布局不仅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对城市交通运行安全也有着显著影响。城市道路过街交通设计正经历着从传统的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向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改善交通设施安全性能、提高交通环境质量、实现资源优化利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综合优化的转变。目前城市干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计多目标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存在局限性、评价结果有效性验证欠缺等缺陷。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基本特点,深入研究交通系统效率、安全、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影响因素,提出城市干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计的多目标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南京市16处典型城市干道路段人行横道调查,建立机动车-行人冲突预测模型;接着,采用VISSIM微观仿真方法,输出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施处控制延误、尾气排放量和耗油量等指标值;然后,采用逼近于理想解法(TOPSIS)和熵值法建立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流量下四车道和六车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计排序;最后,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致性检验方法将逼近于理想解法、改进的马氏距离TOPSIS法、灰关联理想解法和最小隶属度偏差法四种不同方法多目标评价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通过研究发现:当主路车流量小于600辆/小时/车道或者行人流量小于500人/小时,基本上都是无信号灯有中分带人行横道排第一;当主路车流量大于600辆/小时/车道同时行人流量大于500人/小时,有信号灯有中分带人行横道排第一。在所有32组多目标评价中,22组在99%置信区间评价一致显著,比例达到68.8%;27组在95%置信区间评价一致显著,比例达到84.4%,四种评价方法整体上呈现较高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该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交通工程师根据交通流条件和几何设计的特点,选择人行横道形式。该研究的过程也可以用来评估其他交通项目考虑多目标评价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本文编号:2541759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攀,郝庆锋;武汉市“八·五”时期医学科技多目标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年03期
2 王攀,王玲俐,田浩,罗冰洋;多目标评价指标的定性定量规范化研究[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薛秀云;多目标评价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英文)[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4 石国进;;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多目标评价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新;城市干道路段行人地面过街交通设计多目标评价方法[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靖静;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评价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1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4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