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地质界面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盾构推力判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变地质界面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盾构推力判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突变地质体 界面效应 稳定性分析
【摘要】: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隧道下穿腊山河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盾构穿越不同介质的围岩稳定性特征、盾构推力影响效应及界面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盾构穿越介质交界时,围岩拱顶沉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管片主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回弹的规律,界面效应影响范围主要为界面前4 m至后10 m;当安全系数为2时,维持岩石介质、土体介质、河道段开挖面稳定的支护应力比分别为0.24~2.80,0.34~1.65,0.54~1.40;岩 土界面效应随介质刚度比和界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强,当k≥4和θ≥20°时,界面围岩的推力扰动敏感性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突变地质界面下开挖面稳定性和灾害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突变地质体 界面效应 稳定性分析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EEM029,ZR2014EEQ028)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河流、岸堤等多相地质环境的情况越发频繁,该区域常伴有岩 土 水介质的交替变更,形成了复杂的应力场环境。在穿河过程中,介质由岩质突变为富水软黏土或砂土,刚度显著减小,造成盾构推进阻力剧降,且河堤前后土压力发生跳跃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纲;贺峰;;砂性土中顶管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李晓璐;康立军;李宏艳;欧阳振华;;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三维数值试验分析[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3 黄正荣;朱伟;梁精华;秦建设;;盾构法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飞;朱合华;丁文其;曲海锋;李鹏;;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抗浮计算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魏纲;贺峰;;砂性土中顶管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李庭平;沈水龙;姜弘;;下穿式盾构泥水压力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胡雯婷;吕玺琳;黄茂松;;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三维极限平衡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5 周峻;杨子松;彭芳乐;;上坡条件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邵华;;泥水盾构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监护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谢录科;胡旭跃;朱光涛;;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控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8 王学滨;;泊松比对岩样破坏模式及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刘枫;年廷凯;杨庆;栾茂田;;建筑荷载下土质洞室地基稳定性的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魏纲;魏新江;洪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机理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月旺;钟小春;朱伟;虞兴福;;玉力舱土体改良对盾构开挖面稳定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黎春林;缪林昌;;盾构高水位下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3 雷鸣;张庆贺;;泥水盾构隧道上浮机理与控制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冬梅;黄宏伟;王箭明;;复杂环境条件下浅埋近间距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及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志华;华渊;周太全;孙秀丽;;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可靠度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李U,
本文编号:71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1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