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站及受端站变流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721.1
【图文】:
(3) 提高现有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稳定性。利用柔性直流输电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利用直流输电调节作用能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4) 事故后迅速恢复供电和黑启动。(5) 可以向无源电网供电。电压源换流器电流可以自动关闭,工作在无源逆变状态,并且没有换向故障。不需要额外的换向电压,并且接收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系统。(6) 此外还具有设计灵活、大部分设备安装在户内,不影响环境景观、施工工期短等优点[12]。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风电机组集中控制并网是目前海上风电场电能直流输送的普遍应用方案[13]。如图 1-1 所示,风电机组产生交流电由升压变流器升压后汇集到高压交流母线,送端站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海下电缆完成远距离直流输电,由受端站变流器完成交流并网,实现风能到电能的合理利用。目前 DFIG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通过定子输出的交流电经装在箱式变电站中的升压变压器升压后汇至交流母线并网,同时通过交直交变频器实现转子与定子相连,实现转子侧能量的双向传输。其缺点是:交流电压输出等级低,需要工频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并且交流电网控制较为困难,制约着海上风电的发展。
图 1-2 新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方案结构具有如下优势:代传统的交直交变流器变频、经变压器升压、再经变流器整流的运器,占地面积小,损耗低,重量轻,尤其适合海上风电的发展,为本弃双馈型风电机组传统的恒频恒压运行机制,定子输出的交流电可以灵活。于采用新型拓扑结构,使定子与电网脱离,从而克服了传统双馈型入电网谐波含量大、电网故障时发电机组及变流器功率器件易损
图 1-2 新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方案该拓扑结构具有如下优势:(1) 取代传统的交直交变流器变频、经变压器升压、再经变流器整流的运行方式,无需升压变压器,占地面积小,损耗低,重量轻,尤其适合海上风电的发展,为本项目首创。(2) 摈弃双馈型风电机组传统的恒频恒压运行机制,定子输出的交流电可以变频变压,控制更简单灵活。(3) 由于采用新型拓扑结构,使定子与电网脱离,从而克服了传统双馈型风电机组并网存在的注入电网谐波含量大、电网故障时发电机组及变流器功率器件易损坏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茵;;技术革新降低海上风电成本[J];海洋与渔业;2019年07期
2 罗茵;;中外“谋合”寻求风电蓝海[J];海洋与渔业;2019年07期
3 罗茵;;技术组合迭代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J];海洋与渔业;2019年07期
4 郭慧斌;包文峰;王九华;;海上风电机组精益运维管理探讨[J];风能;2019年09期
5 秦海岩;;行稳方能致远——谈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J];风能;2019年09期
6 张雪伟;;日本海上风电再进一大步[J];风能;2019年09期
7 卢兴康;;浅析海上风电集电系统[J];上海节能;2019年09期
8 张雪伟;;2019年上半年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927MW[J];风能;2019年10期
9 ;“十二五”风电科技规划海上风电将成“主战场”[J];现代焊接;2012年06期
10 ;我国全面掌握海上风电建设核心技术[J];安庆科技;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鹏程;高帅;施惠庆;唐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更好地发展海上风电[A];风能产业(2019年3月)[C];2019年
2 徐涛;;当前我国海上风电规划调整情况、建设成本和挑战[A];风能产业(2018年1月)[C];2018年
3 徐涛;;2017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统计[A];风能产业(2018年3月)[C];2018年
4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的意见[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6年卷第2期 总第24期)[C];2016年
5 ;国家能源局:《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及有关管理要求》[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4年第11期)[C];2014年
6 ;如东海上示范风电场创下“国内海上风电建设最快速度”[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3年第5期)[C];2013年
7 ;罗兰贝格:2020年海上风电全球投资将达1300亿欧元[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3年第5期)[C];2013年
8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的通知[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5年第1期)[C];2015年
9 ;国家能源局关于海上风电项目进展有关情况的通报[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5年第10期)[C];2015年
10 ;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站建成投产[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慧慧;英国为何钟情海上风电[N];中国证券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程婕;当直升机为海上风电“护航”[N];中国民航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路郑;广东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并网[N];中国能源报;2019年
4 记者 肖晗 通讯员 蔡鹏飞;国内最大单体海上风电项目亮相[N];深圳商报;2019年
5 记者 姚绍贤;加强交流务实合作 共同打造海上风电示范性基地[N];钦州日报;2019年
6 王孝弟;浙江发起清洁能源专项行动[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丹;海上风电再起风云[N];科学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丹;求解低碳创业困境[N];科学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易蓉蓉;陆上风电有序发展 海上风电探索起步[N];科学时报;2011年
10 陶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 Erik Kjaer 丹麦能源署资深能源顾问;参与英海上风电招标失败该思考些什么[N];中国能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慧东;海上风电机群运行状态评价与维修决策[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刘璐洁;海上风电运行维护策略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3 李显强;海上风电机组雷电防护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钟舒雅;海上风电场的运营维护优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5 王磊;海上风电机组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郝二通;海上风电机组结构抗船撞及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董霄峰;海上风机结构振动特性分析与动态参数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陈广思;海上风电宽浅式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索之闻;基于MMC的高压大功率DC/DC变换器拓扑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10 李响;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与电力传输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恺;基于价值链的某海上风电项目成本水平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肖群;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站及受端站变流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3 唐兴亮;水平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桩筒复合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杨力;SX海上风电投资项目风险评价及应对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5 林佳悦;向量式有限元弹簧碰撞方法及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6 王文斌;基于实物期权的A集团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袁杰;华电重工海上风电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8 文汀;大规模海上风电接入电网方式及其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孙佳明;基于数据驱动的海上风电机组载荷优化及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10 陈超;海上风电电气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本文编号:2792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