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东乌旗早二叠世超镁铁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02 11:26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东乌旗早二叠世超镁铁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超镁铁岩 辉闪橄榄岩 早二叠世 板内伸展 东乌旗


【摘要】:为研究东乌旗晚古生代地幔性质和造山演化特征,对在东乌旗西部首次发现的超镁铁岩—辉闪橄榄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东乌旗辉闪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角闪石、斜方辉石及少量斜长石、单斜辉石组成,SiO_2含量介于42.84%~43.96%、MgO(24.10%~26.10%)、Na_2O+K_2O(1.52%~2.32%,小于3.5%),低m/f(3.03~3.54)比值和高FeO~T(12.67%~14.33%)的含量、高Mg~#(76.42~79.20),属铁质超镁铁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REE=39.57×10~(-6)~83.32×10~(-6)),轻稀土(LREE)相对于重稀土(HREE)明显富集[(La/Yb)_N=4.04~7.66],Eu异常不明显(δEu=0.90~0.95),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Rb、Ba、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而又有别于强烈Nb、Ta亏损的岛弧岩浆岩;相容元素Cr(769×10~(-6)~2480×10~(-6))、Ni(454×10~(-6)~901×10~(-6))含量较高;低Th/U(2.54~3.03)、Nb/U(3.40~12.85)比值和高La/Nb(2.60~3.63)、Ba/Nb(43.11~72.52)、Zr/Y(5.45~7.83)比值。综上,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辉闪橄榄岩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形成于早二叠世板内伸展构造体制,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板内非造山作用有关。这一认识填补了早二叠世幔源岩浆事件和非造山阶段超镁铁质岩石记录的空白。
【作者单位】: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446和1212011120697)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588.1
【正文快照】: 超镁铁岩的产出为研究地幔属性、深部动力学和构造背景提供了良好的介质,而受广大地质学者的关注(Gu Lianxing et al.,1994;Xue Huaimin etal.,2012;Xu Xingwang et al.,2006;Wang Yuwanget al.,2010;Zhao Ziran et al.,2011)。东乌旗地区为草原覆盖区,加之超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大卫,黄怀曾,肖宜君,徐海明,靳满元;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2 张磊;吕新彪;刘阁;陈俊;陈超;高奇;刘洪;;兴蒙造山带东段大陆弧后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J];中国地质;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玲;吴泰然;赵磊;;乌拉特中旗二叠纪Ⅰ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汤文豪;张志诚;李建锋;冯志硕;晨辰;;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石炭系本巴图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许文良,孙德有,尹秀英;大兴安岭海西期造山带的演化:来自花岗质岩石的证据[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周长勇,葛文春,吴福元,ABDEL Rahman A A;大兴安岭北段塔河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朋武;高锐;管烨;李秋生;;内蒙古中部索伦林西缝合带封闭时代的古地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青伟;刘正宏;柴社立;徐仲元;徐学纯;;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含石榴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江思宏;聂凤军;刘翼飞;侯万荣;白大明;刘妍;梁清玲;;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及其附近侵入岩的年代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沈晓丽;张宝林;贾文臣;郭志华;黄雪飞;崔敏利;;蒙古国东南部巴音苏赫图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构造环境的约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9 李朋武;张世红;高锐;李海燕;赵庆乐;李秋生;管烨;;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地磁新数据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10 张玉清;;内蒙古阿巴嘎旗的梅勒图组[J];地层学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芝;大兴安岭北部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孟恩;黑龙江省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碎屑锆石与火山事件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彦龙;大兴安岭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同位素特征与岩石圈地幔时代[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郝百武;内蒙古哈达庙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章永梅;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杨帅师;内蒙古北山北带斑岩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刘伟;阿尔泰若干花岗岩体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年

8 刘红英;攀西地区碱性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李俊建;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区域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隋振民;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地壳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天佳;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特征[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锦轶;张进;杨天南;李亚萍;孙桂华;朱志新;王励嘉;;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郭奎城;张文龙;杨晓平;王磊;史冬岩;于海涛;苏航;;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贾小辉;王强;唐功建;;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3期

5 张玉清;许立权;康小龙;宝音乌力吉;;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京格斯台碱性花岗岩年龄及意义[J];中国地质;2009年05期

6 曲晖;李成禄;赵忠海;王卓;张俭峰;;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地质;2011年02期

7 曾俊杰;郑有业;齐建宏;代芳华;张刚阳;庞迎春;武彬;;内蒙古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孙金凤;杨进辉;;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任收麦,黄宝春;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10 何建坤,刘福田;俯冲板片形貌特征和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体制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瑾;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矿区花岗岩类年代学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民武;汤中立;何克;钱壮志;焦建刚;阎海卿;;在金川超镁铁岩体首次发现蒙山矿[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2 F.罗斯特 ,梅厚钧;超镁铁岩问题[J];地质地球化学;1974年06期

3 S.卡拉马塔 ,梅厚钧;阿尔卑斯型铬铁矿岩及其与超镁铁岩的成因关系[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3期

4 О.К.Нóанов;聂树人;;超镁铁岩熔体的粘度和结晶温度[J];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01期

5 O. R. Eckstrand ,D. H. Watkinson ,潘耘;《镁铁-超镁铁岩套中的矿床》会议[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06期

6 赵玉丁;任有祥;;超镁铁岩和铬铁矿研究水平和现状[J];西北地质;1985年02期

7 樊金涛;;苏北东海超镁铁岩初步探讨[J];江苏地质;1993年Z1期

8 何寄华,李茂松,,左国朝;马鬃山一带某些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性质[J];甘肃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9 方长青;乳山海阳所地区超镁铁岩的主要特征[J];山东地质;1997年02期

10 王希斌;鲍佩声;;西藏超镁铁岩组合特征及其成因的讨论[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吉;杨经绥;;中国镁铁-超镁铁岩组合及研究方向雏议[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希斌;鲍佩声;;西藏超镁铁岩组合特征及其成因的讨论[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6)——超基性岩·铬铁矿[C];1982年

3 程素华;李江海;;五台李福沟新太古代超镁铁岩特征及其意义[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颜秉刚;梁日暄;方青松;杨风英;苑传永;;西藏巧西、红区金刚石和含金刚石超镁铁岩的基本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7年

5 苏本勋;秦克章;唐冬梅;邓刚;肖庆华;孙赫;王恒;代玉财;;新疆北山地区坡十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刘民武;李元元;钱壮志;;金川超镁铁岩体中首次发现钛锆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召杰;刘畅;赵泽辉;韩宝福;;北山地区镁铁-超镁铁岩系特征及其壳幔作用过程[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庆;侯泉林;周新华;谢烈文;倪善芹;武昱东;;大别山北部饶拔寨超镁铁岩体铂族元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地质研究所 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10 李天福;杨经绥;许志琴;陈世忠;;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莉萌;美科学家绘制固碳岩层图[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磊;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镁铁—超镁铁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2 苏犁;中国中西部几个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体研究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制约[D];西北大学;2004年

3 邵行来;东天山黄山—镜儿泉超镁铁岩带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及找矿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丽辉;东昆仑造山带温泉地区超镁铁岩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赵海超;内蒙古二连浩特大湖地区镁铁超镁铁岩特征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家庆;徐麦超镁铁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敏;黄陵结晶基底中镁铁—超镁铁岩的锆石年龄及意义[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4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44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