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元1井及邻区中元古界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1:01
【摘要】:本文系统应用了显微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探针、饱和烃色质谱、真空击碎法轻烃碳同位素分析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结合页岩气储层扫描电镜、页岩气残余气分析,对冀元1井及邻区中元古界进行了油气运移期次研究。在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中均可发现,该地区存在固体沥青与液态原油两种相态,沿灰岩/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均有分布。除了冀元1井没有实现预期成果外,在宽1井、冀浅1井、冀浅2井等铁岭组、雾迷山组层段油气显示活跃;而且,在冀北坳陷东段从北部平泉-凌源至南部宽城一带,发育有龙潭沟古油藏、双洞背斜古油藏、塌山背斜古油藏、芦家庄背斜古油藏等。上述一系列钻井油气显示及地表露头大量沥青、油苗的分布特征表明,冀北地区中元古界存在着大规模的成烃成藏历史。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冀北地区具有广泛的沥青/油苗显示,说明中元古界油气的原生性。纵向上,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均有产出,且油气显示多集中在铁岭组,这由于铁岭组储层具备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这一生储盖组合控制的油气运聚格局。2、大量岩石薄片显微岩相学与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冀元1井邻区中元古界具有多期油气充注过程——龙潭沟下马岭组古油藏早期小规模油气充注温度为70~80℃,成岩期后大规模油气成藏温度为100~110℃;铁岭组发育有2期次油气包裹体——早期油气包裹体成藏温度为70~80℃,晚期大规模成藏温度100~110℃;雾迷山组储层发育有3期次中轻质油气包裹体——第1期小规模油气运移温度70~80℃;第2期轻质油气充注温度100~110℃;第3期大规模轻质油气成藏温度120~130℃。3、研究表明,922.00±19.44Ma、761.57±17.71Ma的岩浆/热液活动事件对冀元1井的烃源岩热演化与储层油气运聚,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4、冀元1井及邻区油气成藏时间集中于150~180Ma。进而表明,该地区的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与燕山期区域性火山岩浆活动异常活跃导致的古地温高峰期有关。5、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天然气成分主要为CH4,而储层热液成因萤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中还含有相对高含量的深源CO2。6、Micro-FTIR分析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同时存在两种成分相差悬殊的油气包裹体,其中大部分油气包裹体的相对富含甲基,碳链相对较短,成分成熟度相对较高,属轻质油。7、油源研究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油气主要来源于洪水庄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而铁岭组页岩、下马岭组页岩可提供部分油源。此外,冀北坳陷洪水庄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可作为页岩气远景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地质概况1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冀北坳陷位于华北地台燕山褶皱带的中段,属河北省承德市管辖,面积00km2[23]。冀元 1 井位于承德地区宽城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宽城县)以北坎子村,距离宽城市区 4km(图 2.1)。承德市位于东经 115°54′~119°15′,北°11′~42°40′,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挨着北京、天靠蒙辽,省内又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承德市市积 39375 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 370 万人,辖八县三区。承德境内属季候区,年降水量 402.3-882.6 毫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12]2.2构造特征研究区既属于古亚洲构造域的一部分,又被滨太平洋构造域所叠加,两域的交接复合,使本区构造演化极其复杂[32]。1、构造层的划分及特征构造层反映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过程[7]。依据该区地壳运动、沉积建积相等诸方面特点,本区可分为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构造层(表 2.1)元古代至新生代冀北坳陷沉积构造演化史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6,34]:(1)中新元古代至中奥陶世为长期稳定沉降阶段,表现为初期快速下期稳定下降,至晚期则回返上升,组成沉积上的一个完整旋回。(2)石炭纪至中三叠世表现为上升为主的地壳动荡运动及海陆交互沉从海相沉积过渡到陆相沉积环境的发展阶段。
图 2.3 冀北地区主要构造纲要图[16](1)承德—平泉断裂带如图 2.3 所示,承德—平泉断裂带是崇礼—赤城断裂带的东延部分。由承开始,经平泉最后到达北票地区,是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的分界线。从图中看出,断裂近东西向,被一些北西、北东向断层所切割,各段组合成锯齿层属北东向高角度逆断层。断裂带于太古代和元古代形成,燕山期又活化并制区域沉积构造及岩浆活动。基性及超基性岩沿断裂带分布,并且断裂带南育有背斜、向斜,延伸方向与断裂带大体一致或相交。(2)凌源—喜峰口断裂如图 2.3 所示,凌源—喜峰口断裂为山海关隆起与冀北、辽西两坳陷的分图中可以看出,断层西段近东西向,主要发育有高角度北倾正断层,局部发南倾高角度逆断层;断层东段为北东向,主要发育有逆断层。沿断裂发育有
本文编号:2762328
【学位授予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地质概况1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冀北坳陷位于华北地台燕山褶皱带的中段,属河北省承德市管辖,面积00km2[23]。冀元 1 井位于承德地区宽城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宽城县)以北坎子村,距离宽城市区 4km(图 2.1)。承德市位于东经 115°54′~119°15′,北°11′~42°40′,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挨着北京、天靠蒙辽,省内又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承德市市积 39375 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 370 万人,辖八县三区。承德境内属季候区,年降水量 402.3-882.6 毫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12]2.2构造特征研究区既属于古亚洲构造域的一部分,又被滨太平洋构造域所叠加,两域的交接复合,使本区构造演化极其复杂[32]。1、构造层的划分及特征构造层反映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过程[7]。依据该区地壳运动、沉积建积相等诸方面特点,本区可分为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构造层(表 2.1)元古代至新生代冀北坳陷沉积构造演化史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6,34]:(1)中新元古代至中奥陶世为长期稳定沉降阶段,表现为初期快速下期稳定下降,至晚期则回返上升,组成沉积上的一个完整旋回。(2)石炭纪至中三叠世表现为上升为主的地壳动荡运动及海陆交互沉从海相沉积过渡到陆相沉积环境的发展阶段。
图 2.3 冀北地区主要构造纲要图[16](1)承德—平泉断裂带如图 2.3 所示,承德—平泉断裂带是崇礼—赤城断裂带的东延部分。由承开始,经平泉最后到达北票地区,是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的分界线。从图中看出,断裂近东西向,被一些北西、北东向断层所切割,各段组合成锯齿层属北东向高角度逆断层。断裂带于太古代和元古代形成,燕山期又活化并制区域沉积构造及岩浆活动。基性及超基性岩沿断裂带分布,并且断裂带南育有背斜、向斜,延伸方向与断裂带大体一致或相交。(2)凌源—喜峰口断裂如图 2.3 所示,凌源—喜峰口断裂为山海关隆起与冀北、辽西两坳陷的分图中可以看出,断层西段近东西向,主要发育有高角度北倾正断层,局部发南倾高角度逆断层;断层东段为北东向,主要发育有逆断层。沿断裂发育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传刚;王铁冠;张卫彪;何发歧;;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划分[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2 李明诚;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2期
3 李明诚,单秀琴,马成华,胡国艺;油气成藏期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762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6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