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演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21:35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一个断陷湖盆,其深部的孔店组上部和沙四段下部发育盐岩、膏岩和泥岩,由于塑性岩层的扰动,中央隆起带深部地震反射杂乱,导致现阶段对中央隆起带底辟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及断裂的主控因素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并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开展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探讨伸展构造背景下塑性层的变形特征及其与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明确底辟构造的动力学机制。本论文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底辟不仅仅在挤压盆地中发育,处于伸展背景下的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基底断层的活动及后期的同沉积使得塑性层不均匀受压,最终导致塑性层向岩层薄弱的区域运移、隆升,形成底辟构造;(2)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底辟与基底断层产状有关,基底断层的产状控制着中央隆起带的底辟位置;(3)中央隆起带的断裂是底辟和区域伸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塑性层为断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滑脱条件。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盐构造研究现状
        1.2.2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2.3 中央隆起带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东营凹陷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质背景
    2.2 东营凹陷构造演化
    2.3 区域地层特征
第3章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
    3.1 构造单元划分
    3.2 中央隆起带断裂剖面组合特征
        3.2.1 辛镇构造断裂特征
        3.2.2 东营构造断裂特征
        3.2.3 郝—现构造断裂特征
    3.3 中央隆起带断裂平面组合特征
第4章 中央隆起带构造成因分析
    4.1 基底断层分析
    4.2 盐流变的力学性质
    4.3 中央隆起带底辟及断裂成因探讨
第5章 中央隆起带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5.1 实验装置
    5.2 实验模型及参数选择
        5.2.1 实验材料选用
        5.2.2 实验模型设计
        5.2.3 应力条件
        5.2.4 动力加载速度和时间相似性问题
    5.3 实验过程
        5.3.1 实验一过程
        5.3.2 实验二过程
    5.4 实验结果
        5.4.1 实验一结果
        5.4.2 实验二结果
    5.5 实验分析
    5.6 构造带演化过程
        5.6.1 辛镇构造带发育过程分析
        5.6.2 辛镇构造带演化过程
        5.6.3 郝—现构造带发育过程分析
        5.6.4 郝—现构造带演化过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J]. 吴靖,姜在兴,童金环,杨璐,李积,聂海宽.  石油学报. 2016(04)
[2]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构造特征和演化机理[J]. 路慎强,陈冠军,吴孔友,冯德永.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3)
[3]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 尹宏伟,王哲,汪新,吴珍云.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4]伸展构造物理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冯阵东,戴俊生,张继标,王霞田,孔令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5]盐构造研究进展述评[J]. 余一欣,周心怀,彭文绪,魏刚,吕丁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2)
[6]基于相似理论的大型构造物理模拟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 任旭虎,杨磊,綦耀光,孙志信,蔡丽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04)
[7]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J]. 汪新,王招明,谢会文,李世琴,唐鹏程,尹宏伟,李勇,黄少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12)
[8]地质构造常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J]. 赵仕俊,李晓东.  石油仪器. 2010(06)
[9]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J]. 冯磊,姜在兴,田继军.  特种油气藏. 2009(01)
[10]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演化特征及盆地结构类型[J]. 盛文波,操应长,刘晖,张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03)

博士论文
[1]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 陈春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729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29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