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新房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及成矿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5-05-01 15:17
辽东半岛广泛分布变质核杂岩构造,作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响应,具有重要的构造演化研究意义.新房变质核杂岩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伸展构造单元,具备典型的三层结构:上盘主要包括新元古代-古生代弱变形沉积岩层和早白垩世庄河断陷盆地,下盘包括新太古代变质基底和同构造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二者接触部位为拆离断层带.野外宏观运动学及显微构造特征明显,均指示上盘具由SEE向NWW的运动学特征,与太平洋板块早白垩世早-中期运动方向相吻合.本次工作通过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及常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将新房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代大致限定于早白垩世早期(123~125 Ma),并进一步明确为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的早期产物.该变质核杂岩控制了区内新房大型金矿的生成,在辽东半岛变质核杂岩控矿、成矿较差的现状下,研究意义较大.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2494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2 新房变质核杂岩糜棱岩显微组构
A:顺层连续劈理:发育于能干性较弱的泥质、粉砂质原岩及韧性变形层底部的糜棱岩中,具体表现为千枚岩、板岩、糜棱岩中透入性千枚理、板劈理、糜棱面理.剖面上顺层连续劈理受原岩控制,具有“透入”而“不均匀”的特点,如泥质、粉砂质等弱能干性原岩经构造重建,形成板岩、千枚岩,板劈理、千枚理分....
图3 新房变质核杂岩上部盖层构造变形
为了限定新房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形成时限,选取下盘早白垩世于家店岩体中变质、变形程度相对较弱的同构造花岗闪长岩(样品编号:TW03;坐标位置:123°09′33″E,39°45′20″N)、二长花岗岩(样品编号:TW02;坐标位置:123°02′38″E,39°45′38″N)及未....
图1 新房变质核杂岩宏观运动特征野外露头
新房变质核杂岩下盘包括新太古代高级变质基底及侵位其中的岩体.变质基底由变质深成岩和零星分布其中的变质表壳岩包体组成,主要分布在新房变质核杂岩下盘的北部地区,东、西、南侧均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新元古界相接触,并被新元古界组成的下部韧-脆性变形层所环绕.其中变质表壳岩包括斜长角闪岩、....
图4 新房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TW02)镜下特征
图3新房变质核杂岩上部盖层构造变形3.2测试方法
本文编号:4042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42494.html
上一篇:深厚滑坡体金刚石钻探工艺浅谈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