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InSAR数据的震前-同震形变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6 14:16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监测地震形变研究中应用广泛,差分干涉技术(Differential InSAR,D-InSAR))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可以达到毫米级,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可以有效克服时间、空间失相干,长时间监测地表微小形变,对研究震前或震后变形监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和小基线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些关键技术,简要分析了干涉处理的误差来源和常用数据处理软件。以2008年3月21于田Ms7.3于田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景ALOS PALSAR数据得到同震形变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同震形变图得到几点结论:(1)于田地震主要是正断层破裂方式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破裂特征。(2)西北沉降盘(上盘)与东南隆升盘(下盘),地形最大隆升值达51cm,最大沉降值达113cm,沉降值远远大于隆升值。选取了影响力较大的汶川Ms8.0地震震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震前一年...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3影像分组示意图

图2.3影像分组示意图

图2.3影像分组示意图差分干涉相位含有地形误差、大气相位、噪声相位(,)(,,,)(,)[(,,)(,4,)(,)(,)xrttxrxrrxrxrdtxrdtxjBAnoisejAPSBABA元坐标;j(1,,M);λ为信号的中心波长;....


图3.1地震后的惨状本章主要是基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二轨法,将90米分辨率的SRTMDEM作为外

图3.1地震后的惨状本章主要是基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二轨法,将90米分辨率的SRTMDEM作为外

第三章基于D-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研究——以于田地震为例章基于D-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研究——以于田地震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是最有突发性的,不可避免的,因而造成的灾目前,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难题,科研人员和地震工作者只能通过地震导来推测地震的发震机制,逐步掌....


图3.22008年后发生在青藏高原七级以上的地震本研究利用InSAR技术对于田地震进行同震形变监测研究,利用DORIS软件进行了D-InSAR处理

图3.22008年后发生在青藏高原七级以上的地震本研究利用InSAR技术对于田地震进行同震形变监测研究,利用DORIS软件进行了D-InSAR处理

图3.22008年后发生在青藏高原七级以上的地震利用InSAR技术对于田地震进行同震形变监测研究,利用DORIS处理。DORIS软件是完全免费软件,且开源代码方便多数据处理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前人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地震地表形变规律。位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边,境内为....


图3.3和田地区DEM地形图(矩形框为研究区域)

图3.3和田地区DEM地形图(矩形框为研究区域)

选用日本JAXA公司ALOS卫星的PALSAR数据,卫星轨道高形起伏大,震区山脉纵横交错,加之雷达图像叠掩、收缩透视、过多的噪声波夹杂在雷达波中,影响结果的精度,因而SAR影波段数据波长较短,透射性较低,导致数据相干性较差。故本研段的PALSAR数据。工作波段....



本文编号:4058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58589.html

上一篇:贵州省德江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