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稻谷壳掺烧结渣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与稻谷壳掺烧结渣特性研究
【摘要】:煤与生物质掺烧技术有效缓解了化石燃料供应短缺问题,能够大幅度降低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缺少对煤与生物质掺烧结渣机理的认识,生物质与煤的掺烧引起了严重的积灰、结渣问题。 本课题依托结渣试验台,通过油冷结渣探针模拟锅炉水冷壁,结合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了大同煤与不同比例稻谷壳(0wt.%,5wt.%,10wt.%,20wt.%)掺烧过程中灰渣生长、脱落特性,监测了灰渣的生长过程和脱落过程,分析了灰渣生长、脱落的机理,得到了灰渣生长、脱落对于传热的影响,对灰渣形态、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进行了评估。 稻谷壳掺入后,灰渣孔隙率增加,呈现疏松、易移除的特点。灰渣生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快速生长阶段、缓慢生长阶段、稳定阶段,相对应的热通量满足三段模式:初始阶段、缓慢下降阶段、稳定阶段。随着稻谷壳掺入比例的增加,灰渣厚度成比例增加,热通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了传热效率。元素的选择性沉积导致灰渣各层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造成灰渣呈现分层结构。灰渣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方石英,在掺烧稻谷壳时需要注意锅炉的磨损问题。 脱落灰渣具有相似的形态,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塑性渣高温下发生熔化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脱落,脆性渣由于侵蚀和热冲击作用发生脱落;灰渣不断的脱落、生长引起锅炉热负荷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脱落灰渣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矿物成分与探针上灰渣的烧结层相类似,脱落灰渣来源于烧结层,灰渣脱落易发生在初始层和烧结层之间。
【关键词】:结渣 灰渣生长 灰渣脱落 混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1 绪论11-31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12
- 1.2 锅炉结渣危害12-13
- 1.3 结渣机理13-17
- 1.3.1 灰粒的形成14-15
- 1.3.2 灰粒的输运15
- 1.3.3 灰粒的粘附15-17
- 1.4 影响结渣的因素17-19
- 1.5 防止锅炉结渣的方法19-21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9
- 1.6.1 煤与生物质掺烧研究现状21-24
- 1.6.2 灰渣脱落研究现状24-29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29-31
- 2 试验设备与方法31-43
- 2.1 试验系统31-34
- 2.1.1 结渣试验台31-32
- 2.1.2 灰渣取样系统32-33
- 2.1.3 图像采集系统33-34
- 2.2 灰渣厚度的计算34-35
- 2.3 热通量的计算35-36
- 2.4 燃料36-40
- 2.4.1 燃料成分分析36-38
- 2.4.2 燃料粒径分析38-40
- 2.5 结渣试验40-41
- 2.5.1 试验工况40
- 2.5.2 试验过程40-41
- 2.6 本章小结41-43
- 3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特性影响43-66
- 3.1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形态的影响43-45
- 3.2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生长过程的影响45-48
- 3.3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热通量的影响48-52
- 3.4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52-56
- 3.5 稻谷壳掺烧比例对灰渣矿物组成的影响56-64
- 3.5.1 大同煤灰渣矿物成分56-58
- 3.5.2 大同煤掺烧5%稻谷壳灰渣矿物成分58-60
- 3.5.3 大同煤掺烧10%稻谷壳灰渣矿物成分60-62
- 3.5.4 大同煤掺烧20%稻谷壳灰渣矿物成分62-64
- 3.6 本章小结64-66
- 4 大同煤与稻谷壳掺烧过程中灰渣自然脱落特性66-86
- 4.1 脱落灰渣形态66-69
- 4.2 灰渣脱落过程69-75
- 4.3 灰渣脱落对热通量的影响75-76
- 4.4 脱落灰渣的微观结构及化学组成76-81
- 4.5 脱落灰渣的矿物组成81-84
- 4.6 本章小结84-86
- 5 结论与展望86-89
- 5.1 结论86-87
- 5.2 本文创新点87
- 5.3 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李多松;;污泥掺烧技术在煤粉炉上应用的试验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2007年02期
2 刘定平;林俊滨;邓华裕;;大型电厂煤粉锅炉掺烧油页岩的应用研究[J];锅炉技术;2008年06期
3 许英才;蔡成志;冯献军;仇秀国;姜浩;陈岩;;掺烧褐煤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析[J];吉林电力;2012年01期
4 李植汶;;印尼煤安全掺烧方式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07期
5 王万潮;;350MW机组锅炉褐煤掺烧技术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3年07期
6 孙志宏;柳晓;束文亮;李圣鹤;祁广忠;刘润华;;燃煤掺配掺烧技术探讨[J];华电技术;2008年08期
7 詹恒芳;杨瑞雪;高强;荆华;;褐煤掺烧的可行性分析与试验[J];华电技术;2010年07期
8 龙立义;;大型燃煤电厂燃煤掺烧综述[J];价值工程;2011年32期
9 祝秀明;高压油炉掺烧火炬气的可行性试验与分析[J];动力工程;2004年01期
10 宁国睿;;国华电力公司锅炉掺烧神混2号煤的技术探讨[J];洁净煤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电九江电厂350MW机组成功掺烧高碳灰[A];《电站信息》2012年第3期[C];2012年
2 李彦林;任恒昌;龚亚军;朱敏;;炼化“三泥”在煤粉锅炉掺烧技术的应用研究[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怀安热电公司单日褐煤掺烧比例突破80%[A];《电站信息》2012年第10期[C];2012年
4 甄忠跃;;国电靖远掺烧低热值煤介绍[A];全国第八届电站锅炉专业技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唐军生;;浅谈柳电锅炉掺烧柳钢煤气的成效[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红;李明亮;曹兴伟;杨丽;;300MW机组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性能试验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于红海;;科学混配掺烧,降低发电成本,保证安全运行[A];第四届火电行业化学(环保)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红;李明亮;曹兴伟;杨丽;;300MW机组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性能试验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9 李占元;高鹏;杨忠灿;;多种进口煤在600MW烟煤锅炉上的掺烧研究[A];全国火电6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金其森;殷志龙;;掺烧褐煤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A];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甘陵;铜陵发电煤中淘金抓掺烧[N];中国电力报;2010年
2 通讯员 冯啸;康平发电科学掺烧挖潜[N];中国电力报;2011年
3 通讯员 李娟 曹可军;昌吉热电燃煤掺烧试验意在扩大需求面[N];昌吉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谢蕴韬;石嘴山发电形成燃煤掺烧“食物链”[N];中国电力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李艳峰;“小简报”书写配煤掺烧“大文章”[N];中国电力报;2010年
6 通讯员 夏元明 张健;扬州发电劣质煤掺烧上水平[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于国敏;山东黄岛电厂全力探索配煤掺烧[N];中国电力报;2010年
8 聂冬梅;石门发电攻坚配煤掺烧降本增效[N];中国电力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张延锋;全力以赴解决电煤紧张问题[N];东北电力报;2008年
10 冯啸;康平发电公司挖潜增效促转型[N];东北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本元;煤/煤气掺烧锅炉燃烧检测及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柱民;300MW燃煤机组印尼煤掺烧运行特性及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汪建宏;宁德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配煤掺烧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庄晖;锅炉掺烧褐煤燃烧优化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张林;基于燃煤掺烧技术应用的马莲台电厂2×330MW机组运行综合性分析[D];宁夏大学;2013年
5 熊伟;300MW火电燃煤机组掺烧印尼煤试验方法及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蒋志庆;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王潜;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梁龙飞;火电厂燃煤掺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肖格远;600MW机组锅炉掺烧褐煤技术及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樊增权;300MW锅炉掺烧长焰煤的运行特性及配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本文编号:848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4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