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口湿地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本文选题:鸭绿江口湿地 +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 ; 参考:《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9期
【摘要】:利用GIS软件空间内插值法分析鸭绿江河口近海湿地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环境风险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典型河口湿地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重金属含量东部高于西部,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存在明显的累积性.环境风险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Cu对该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最大,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介于93.65~507.20,平均值为189.30,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并以东部潜在危害程度最大,应作为今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Yalu River estuar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GIS software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risk index method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ypical estuarine wetland in China.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astern par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and there is obvious accumulation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area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risk index analysis showed that Cu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l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harm of Hg and CD was the greatest. The comprehensive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of heavy metals ranged from 93.65 to 507.20,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89.30, which was a moderate ecological hazard, with the largest potential damage in the eastern part, which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key area for heavy me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501133) 辽东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辽东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4Q01,2015QN001)资助~~
【分类号】:X826;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黄阳;黄雪;左平;赵善道;邹欣庆;;盐城滨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通报;2015年03期
2 程先;王瑞霖;王建力;孙然好;;海河流域西部地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5期
3 张春鹏;刘敬伟;郑存德;刘月;张亮;程岩;;基于遥感的鸭绿江河口湿地结构演变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4年04期
4 甘华阳;林进清;梁开;利锋;段志鹏;;雷州半岛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J];热带海洋学报;2014年03期
5 何东进;谭勇;廖小娟;王韧;蔡金标;游巍斌;;闽东滨海湿地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选择与比较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段志鹏;林进清;利锋;甘华阳;梁开;吴昌华;曾祥云;刘鑫;霍振海;;基于GIS的近海沉积物痕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插值方法选择[J];海洋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7 李富祥;王路;郑存德;张春鹏;张亮;刘敬伟;;基于表层沉积物的鸭绿江口环境质量状况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2期
8 张芬;杨长明;潘睿捷;;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9 叶华香;臧淑英;张丽娟;张玉红;;扎龙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年04期
10 李富祥;李雪铭;高建华;程岩;刘月;;基于垂向沉积的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环境演变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培培;谢俭;王剑;强小燕;艾蕾;史志华;;丹江口水库新增淹没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8期
2 贾茜茜;姜宇强;袁刚;彭自然;刘其根;胡忠军;;浙江大洋水库沉积物重金属、营养盐生态风险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龚亚龙;黄聪;黄雷;李红艳;林晓燕;许闯;谭璐明;赵亮;;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4 宋以龙;曾艳;杨海全;陈敬安;丁薇;王敬富;计永雪;董泽琴;;贵州草海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6年07期
5 张春鹏;李富祥;;鸭绿江口湿地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9期
6 姚荣江;杨劲松;谢文萍;伍丹华;柏彦超;余世鹏;张新;;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7 陈新华;郭巧玲;刘培旺;刘彦青;;窟野河矿区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地球与环境;2016年03期
8 刘宪斌;刘新蕾;李厦;田胜艳;;贵州草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9 侯栋梁;何东进;洪伟;游巍斌;巫丽芸;纪志荣;肖石红;;入侵种互花米草影响我国滨海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5年04期
10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赵纪涛;;闽西南崩岗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盛广;张文婧;郑蓓;;北京市沙河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估算[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2 谭冰;王铁宇;朱朝云;李奇锋;徐笠;吕永龙;;洋河流域万全段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3 谭勇;李晓景;何东进;王韧;蔡金标;郑开基;游巍斌;张中瑞;肖石红;;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热值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王俊杰;左平;黄阳;黄雪;杜进进;;盐城新洋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3年05期
5 朱光旭;郭庆军;陈同斌;Marc Peters;杨俊兴;张晗芝;魏荣菲;王春雨;;北京市南沙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3年08期
6 Si-yu ZENG;Xin DONG;Ji-ning CHEN;;Toxicity assessment of metals in sediment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3年02期
7 廖小娟;何东进;王韧;蔡金标;苏少川;张中瑞;肖石红;陈志文;黄鹏;;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格局[J];湿地科学;2013年02期
8 高园园;周启星;;纳米零价铁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9 赵慧敏;高凌颜;刘敏超;;天沙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10 张伟;张洪;单保庆;;北运河源头区沙河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李锋;陈展;;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3 李谢辉;李景宜;;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4 孙洪波;杨桂山;苏伟忠;万荣荣;;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02期
5 周婷;蒙吉军;;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04期
6 马婷婷;刘立;嵇文涛;;生态风险评价内涵及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13期
7 凌虹;;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案例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卢宏玮,曾光明,谢更新,张硕辅,黄国和,金相灿,刘鸿亮;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9 肖风劲,欧阳华,程淑兰,张强;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丽娜;余若祯;王宏;;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包慧娟;王永芳;;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段飞舟;石静儒;;生态风险评价回顾与我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周军英;程燕;单正军;Martin Williams;Mark Cheplick;;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暴露场景和暴露模拟平台构建[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景宜;文彦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自珍;施维林;;西部荒漠绿洲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娟;蔡永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游珍;;基于景观格局的孤山川流域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谢辉;;3S技术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洪华;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杨娟;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刘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雪华;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日娜;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梦琪;基于RS和GIS技术的典型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张娟;山西省城市生态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豹;W乔徘肪掣叻缦涨恿餮匕锻寥乐亟鹗粑廴炯吧缦掌兰踇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徐昕;上海滨海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文龙;宁夏盐池北部风沙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林小丽;农药对家蚕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马萧;脆弱性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炳亮;森林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章德武;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7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1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