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数值模拟的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20:14
【摘要】: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沿海地区,可能面临着潜在海啸袭击的危险,我国的渤海、黄海发生近场海啸的可能性很小,但东海和南海却具备海啸产生的条件,历史上这两个区域也产生过海啸。因此构建我国海啸防灾减灾体系迫在眉睫,海啸的数值模拟研究、预警系统建立、沿海地区危险性分析工作必须尽快开展。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发了实用的海啸数值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海啸防灾减灾机制,对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而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总结了全球海啸灾害及世界海啸分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给出了世界历史海啸分布图,分析了我国的历史海啸地震;通过对国内外海啸数值模拟方法的分析,确定了以有限差分法为本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3中不同的初始位移场确定方法,开发了模拟海啸初始位移场的计算程序,并选用1960年智利海啸作为算例,用Coulomb软件验证所开发程序计算的准确性,判断其能否作为海啸初始垂直位移的计算工具。 对越洋海啸,在同Boussinesq方程进行比较之后,选用线性浅水方程作为越洋海啸传播的控制方程,并基于有限差分法,运用Fortran语言开发越洋海啸的数值传播模式,选取1960年智利海啸和2004年苏门答腊海啸作为算例验证所开发模式的准确性。 对近场海啸,采用有限差分法解近场海啸的控制方程—非线性浅水方程,运用Fortran语言开发近场海啸的数值传播模式,选取2006年12月26日发生在台湾南部海域的海啸作为算例验证所开发模式的准确性。并且采用此模式对琉球群岛附近海域的假想海啸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它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生的影响。 阐述我国进行海啸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从沿岸海底坡度、爬坡时海岸线形状的角度,评估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地震海啸危险性程度,并借鉴我国成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概率性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定义及开展此工作的思路、方法。基于历史爬高记录,给出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啸爬高超越概率和历史重现期。 本文较全面地对海啸灾害进行了研究,开发的越洋及近场海啸数值传播模式、确定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工作为构建我国海啸防灾减灾体系和进行海啸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沿海地区进行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工程设施的布局与发展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图文】:

海啸,防灾减灾


- 2 -其它海啸研究工作的基础,图1-1是海啸防灾减灾的研究流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数值模拟的重要性,是整个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图1-1 海啸防灾减灾研究流程本文的意义在于所开发的越洋及近场海啸数值模式能为海啸预警、海啸危险性分析、海啸区划等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另外本文所进行的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工作可以为建立地震海啸预报、报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与工程海啸设防结合,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不同地点的地震海啸危险性程度,,给出工程海啸设防标准,同时也为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工程设施的布局与发展规划、国家建设提供依据。总之,本文所做的海啸研究工作将为实现沿海地区海啸防灾减灾目标,对海啸可能成灾的危险海岸的城市规划和改造,保障沿海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海啸相关常识1.2.1 海啸定义海啸是发生并移行于海洋中的一系列具有超长波长的巨波

示意图,地震海啸,海啸,示意图


海啸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大规模的水体扰动,引起大规模水体扰动的原因主要有:图1-2 地震海啸形成示意图1、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扰动水体引起海啸。这类海啸虽然可能在局部区域形成浪高很大的海啸,但其影响区域一般不大。1998年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海岸遭到海底滑坡引发的海啸侵袭,海啸范围不大,但造成约3000人死亡。2、海底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火山口塌陷扰动水体,引发海啸。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昭阳;;新型海啸预报系统[J];世界科学;2011年07期

2 朱佛宏;;南亚海啸的全球性传播[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03期

3 张瑞良;;海啸的生成和预报[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4 张瑞良;;海啸的生成和预报[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9期

5 周建平;陶春辉;顾春华;何拥华;张金辉;;印尼海啸区附近海域沉积物声速测量及声学特性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3期

6 S.Saravanan;N.Chandrasekar;C.Hentry;M.Rajamanickam;J.Loveson Immanuel;P.Siva Subramanian;;印度塔米尔那杜地区堪雅库玛里与奥瓦利之间海岸区域海啸灾后评估——事例分析(英文)[J];地学前缘;2009年06期

7 ;海啸,提前往高处跑[J];少年科学;2010年S1期

8 ;美国科学家用GPS软件防海啸[J];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08期

9 ;印度洋海啸[J];少年科学;2008年01期

10 达达ZEN;;伞的欢愉[J];世界博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存鸿;于普兵;鲁海燕;;海啸在滩面上传播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祥;尹宝树;杨德周;;波浪在波流相互作用中对底应力及流速的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陈可锋;季小强;李鑫;;海平面上升对江苏沿海潮波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杨欣;程文;川端信义;;公路隧道火灾热气流运动规律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裴文兵;;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原子物理过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东明;;不可压混合层中一种增强混合的新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金晓林;;电子回旋共振放电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晓晴;黄小清;汤立群;;泡沫铝填充圆管三点弯曲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陈勇梅;黄西成;;流体动力学帽状剪切实验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吴迪;张建红;王静;雷明凯;宫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混合双层靶的数值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颜家梁 通讯员 柯遵群;帮助企业共渡金融海啸难关[N];深圳商报;2008年

2 ;金融海啸教会我们消费[N];民营经济报;2008年

3 郭德湘;金融海啸改变世界金融格局[N];湖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周良;金融海啸引发“海归”潮[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婷婷;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海啸”中寻机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陈坤;面对金融海啸 中国如何应对[N];法制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洁娜 通讯员 交通宣 曹雪;出租公司让利 月补的哥250元[N];南方日报;2008年

8 Fortinet全球CTO 谢华;海啸挑战 生存三招[N];网络世界;2009年

9 本报记者 任荃;地震波跑得慢更易引发海啸[N];文汇报;2011年

10 王建华 作者单位:丹东市人大财经委;金融“海啸” 困境与选择[N];丹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严春吉;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3 何志伟;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郭永红;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胡国权;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吴一红;管阵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及流体诱发振动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1991年

7 陈黎明;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肖金花;波纹管传热强化及其轴向承载能力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周素云;激光等离子体中有着自生磁场的密度通道的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武文斌;金属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叶飞;基于数值模拟的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张渤涛;复杂形状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仿真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孙明新;起重机臂架受力状态模拟[D];山东大学;2005年

4 邱田金;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潮流数值模拟及泥沙淤积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张皓光;轴向间隙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建平;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冰;高强混凝土试验及破坏过程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敬芝;铝合金铁型覆砂铸造技术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国联;竹节形扰流柱对换热效果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