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潮流能发电场尾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多机组影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6:35
【摘要】:潮流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潮流能发电技术已经从海上工程样机示范阶段逐渐步入商业化应用阶段,一批大型的潮流能发电场正处于规划建设当中,而优化潮流能转换装置的布局是完成潮流能发电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潮流能发电场的经济效益。潮流能发电机组的纵向间距如果太小,则沿水流流动方向,上游机组会对下游机组将产生较大的尾流影响,致使下游水轮机的输出功率减少。此外,由于水轮机尾流中存在湍流流动,还会造成水轮机机组的损坏,,降低水轮机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根据潮流能资源的分布、水轮机机组的特性以及尾流效应等方面对潮流能发电场进行优化布局。本文通过结合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上游水轮机对下游水轮机的影响,同时对发电场中水轮机的不同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的内容为: 首先,分析国内外潮流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潮流能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包括潮流能转换装置的模型试验阶段、潮流能示范工程阶段以及潮流能发电场阶段,明确发电场中潮流能发电装置布放的研究是必然的趋势。 其次,运用CFD软件对水平轴水轮机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得出静压分布、速度分布以及湍流分布特性图,分析总结潮流能水轮机尾流场效应的研究方法。对水轮机机组的纵向布置和交错布置方式进行研究,根据水动力学原理以及数值计算方法,模拟水轮机机组的两种布置方式,对比分析流场中压力、速度和湍流的分布情况。同时给定相同的水流强度及方向,在0-35D范围内调整水轮机机组的纵向间距,得到纵向布置与交错布置的推力系数CT,进而得出两种布置方式下水轮机机组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最后,对水轮机模型进行流场试验,测得单个水轮机模型尾流场中速度变化的数据和多机组在不同布置方式下流场中速度变化的数据,再将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CFD软件得出的结论,同时也为下一步工程化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图文】:

CFD模拟,阵列


图 1-1 用于 CFD 模拟的阵列布置大学海洋能研究组 R. Malki[6]等人研究了潮流能水用叶素动量-计算流体力学(BEM-CFD)方法模拟流经过两个上游水轮机之后,预测尾流的流动结构性能的影响。考虑纵向间距在 1~10 倍水轮机直径 1.5~5 倍的水轮机直径范围内。很明显可得,与自察到流速比较低,与转子横向临近区则会有较高流影响初始尾流区域内会有明显的负加速度。旁边相因此,流速会有所增加,阵列中纵向间距较小的(轮机将会受益于这一特点,接着尾流会恢复稳定,完全恢复。如果上游水轮机横向间距太小,水轮机横向间距较大,则影响反之,同样的下游水轮机也流的加速。

示意图,多机组,布置方式,示意图


(1)分析总结国外潮流能发电工程的开展现状,并结合我国海域的实际情况,展开我国潮流能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将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获能装置的固定方式、数据采集监测单元、电力变换与传输、能源管理系统等做成标准化的模块。(2)运用 CFD 软件对潮流能发电场中水平轴水轮机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得出尾流场中静压分布、速度分布以及湍流分布的特性图,分析总结潮流能水轮机尾流场效应的研究方法。(3)对于潮流能发电场中多机组布置方式的研究,根据水动力学原理以及数值计算方法,采用非结构网格进行划分计算区域,给定适当的边界条件以及有效的湍流模型模拟水轮机机组两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流场,如图 1-2 所示,对不同流场的压力、速度和湍流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在相同水流强度及方向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横向与纵向间距,比较纵向布置与交错布置得到的获能系数CT,最终得出定性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路能发电的地板[J];少儿科技;2008年03期

2 许德平,曹雅凤;关于我国煤矸石发电存在问题的调查[J];煤炭科学技术;1999年04期

3 李伟,赵镇南,王迅,刘奕晴;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J];海洋工程;2004年02期

4 李盾;刘来林;黄松方;;水库人工增雨发电的效益评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5 彭艳春;谢文;徐峻宇;;浅谈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J];科技风;2010年09期

6 莫岳平,黄海田,周济人,汤方平,魏强林,龚维明;轴流泵站反向发电运行方式选择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褚玉芳;;光伏屋顶的发展现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付子娟;兰利民;安宇娟;申建民;;谈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危害、处理方法及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9 蒋冬梅;诸培新;李效顺;;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射阳县秸秆发电厂为例[J];资源科学;2008年09期

10 相龙方;李军;王继荣;宋大伟;;生物质燃料发电供应链博奕分析[J];物流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献文;王勇智;;加强潮流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河南华阳能源发电科技有限公司[A];《节能照明控制与LED技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伟;刘宏伟;林勇刚;张大海;石茂顺;;60kW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傅涌廷;;杭州湾潮流能开发设想[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雪明;徐明奇;朱挽强;;自变距双向流潮流能电站专用水平轴透平设计[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盛其虎;罗庆杰;张亮;;40kw潮流电站载体设计[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侯放;于华明;鲍献文;;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型的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资源分析[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存福;王树杰;袁鹏;谭俊哲;;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导流罩水动力学特性数值分析[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厉文超;王树杰;王建国;李坤;;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模型实验检测控制系统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银莲;秸秆发电邱县样本[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宋亚平 记者 王方遒;哈电机进军“海潮发电”[N];哈尔滨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龙 强继霞;借得清风好发电[N];榆林日报;2010年

4 记者 董震;我市风电企业年发电6.7亿千瓦时[N];铁岭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道明;亭子口首台机组将提前发电[N];广元日报;2011年

6 叶玲虹;乐滩水电应对枯水抢发电[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通讯员 向阳;三峡电站累计发电5000亿千瓦时[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通讯员 张晓峰;宝二发电铸造绿色电厂“新引擎”[N];中国电力报;2011年

9 高峰;太阳能高塔成为发电新模式[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兴定;实现年发电11.9亿千瓦时[N];西南电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舜;水平轴潮流能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率及功率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树杰;柔性叶片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汪鲁兵;竖轴潮流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张圣君;低温地热发电循环理论优化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志川;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任桂周;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储能装置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邵萌;海洋能多能互补智能供电系统总体开发方案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徐照平;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彬;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佰娜;潮流能发电场尾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多机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吕忻;潮流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标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少杰;1kW潮流能发电机试验装置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瑞;潮流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吴百公;海洋表层潮流能发电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琳;座底式水平轴潮流能转换装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黄超辉;微电网的发电和负荷预测及其模糊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刘丞;海洋潮流能发电机布局优化策略探索[D];浙江大学;2013年

9 潘宇;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Waqar Hussain;变攻角垂直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4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4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