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能利用的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系统模拟
【图文】:
化系统性能对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的响应。1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系统图1给出了一个包含5效蒸发器的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示意图。新鲜海水经过与分离后的淡水和浓盐水换热后进入多效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海水在管外受管内热蒸汽加热蒸发,产生二次蒸汽;而管内蒸汽冷凝成为淡水。每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均通过除沫器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中,作为加热蒸发下一效海水的管内热源并同时冷凝为淡水。最后一效的二次蒸汽不再冷凝,而是由机械压缩机吸入进行再压缩,提高其压力和温度,作为第一效蒸发器的管内热源。由于蒸发器的传热和压降损失,最后一效蒸发器的蒸汽流量小于第一效蒸发器的进口蒸汽流量,因此,为保证系统的质量守恒,需要在压缩机出口处进行补水,补水来源可以是外部的或者是系统自身产生的淡水,如图1所示补水为系统自身产水。在整个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为机械压缩机处的电功或机械功,,而输出为分离后的淡水和浓海水。图1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系统示意图Fig.1Schematicofmechanicalvaporcompressiondesalinationplant可以看出,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系统主要包括了机械压缩机、补水混合器以及多效蒸发器多个组件,考虑到采用风能作为能源的输入形式,还包括了风力发电机组件。本文将对这些组件分别建立数学模型。2系统模型2.1机械压缩机模型本文选用离心式压缩机作为建模对象。离心式压缩机流量大、效率高,在蒸汽压缩系统中常被采用。根据流体力学的欧拉方程,以及流体在离心式压缩机内的流动损失,可以推导出方程[13-14]:Wc=qm(u2uθ2-u1uθ1)(1)Δ
i-1+qms,i=qmb,i+qmv,i(9)Φi=qmw,i(hv,i-1-hw,i)(10)Φi+qms,ihs,i+qmb,i-1hb,i-1=qmv,ihv,i+qmw,ihw,i(11)Φi=kiAiΔti(12)式中:Φi为管内蒸汽冷凝过程的放热量,ki为有效表面传热系数,Ai为有效换热面积,Δti为换热温差。图2蒸发器模型示意图Fig.2Schematicofevaporator2.3补水混合器模型补水混合器起到了保证系统循环的质量平衡,以及降低压缩机出口蒸汽过热度的作用。由于多效蒸发器末效产生的蒸汽小于第一效进口蒸汽流量,因此需要在蒸发器进口补充一定量的蒸汽以使系统质量流量稳定。另一方面,压缩机出口的蒸汽处于过热状态,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蒸发器换热管出现严重的结垢现象,补水混合器降低了蒸发器进口蒸汽的温度,有利于系统的安全运行。在补水混合器中,由流体混合过程的能量守恒可以得到,hv,c_oqmv,c_o+hwΔqmv=hv,mee_inqmv,mee_in(13)式中:hv,c_o、hw、hv,mee_in分别为压缩机出口蒸汽比焓、补水比焓和多效蒸发器进口蒸汽比焓,qmv,c_o和qmv,mee_in分别为压缩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蒸汽的质量流量,Δqmv=qmv,mee_in-qmv,c_o,为补水流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技术前沿: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专用救灾现场[J];硅谷;2011年08期
2 王永青;何宏舟;;海水淡化系统的性能优化与评价准则[J];化学工程;2012年02期
3 刘波;李娜;;平海电厂海水淡化系统介绍[J];科技风;2013年07期
4 贾海军,李毅,肖志,李胜强,仲朔平,姜胜耀,张佑杰;与核供热堆耦合的海水淡化系统及蒸发工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3年S2期
5 陈金增,宋振海,张青枝,黄素逸;热力蒸汽压缩式海水淡化系统热力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杨英俊 ,陈志莉 ,郑宏飞 ,杨海平;全自然能源海水淡化系统[J];太阳能;2005年02期
7 张福录;李雪民;;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J];一重技术;2005年05期
8 张晓东;原郭丰;成珂;张鹤飞;;新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J];水处理技术;2006年06期
9 庞胜林;刘金生;;华能浙江分公司海水淡化系统研究[J];电力设备;2006年09期
10 高蓬辉;吴安民;成珂;张鹤飞;;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水淡化系统产水模拟及预测[J];石油化工设备;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许云;张林;陈欢林;高从X&;;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开发进展[A];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庞胜林;刘金生;;海水淡化系统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刚;周志莹;顾为东;;利用非并网风电进行海水淡化系统的优势分析[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晓华;赵广斌;沈胜强;曹国建;陈文博;;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对比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冯巍;;海水淡化系统与制氯系统联动运行及逻辑优化与设备节约探讨[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肖丽;吴善宏;周佰魏;何先营;;海水淡化系统杀菌方式的优化应用[A];第四届火电行业化学(环保)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金华;胡党辉;严俊杰;邵树峰;刘继平;;改进型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的经济性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首席记者 邱丽娜;我省海水淡化系统项目成功投运[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孙安然 朱_g;“全能”型海水淡化系统正式亮相[N];中国海洋报;2013年
3 王友柏 记者 张玮炜;红沿河核电海水 淡化系统投入使用[N];大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荣琦;国内首个核电站海水淡化系统启用[N];辽宁日报;2010年
5 刘婧婷 记者 张桂英 张斯文;我省海水淡化系统印尼投运[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冯晓彤 通讯员 张存保;世界首例三工况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成功应用[N];首都建设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吴德强;太阳和风可淡化海水[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冰;用于MEE海水淡化系统的蒸汽热力压缩机及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芳;基于减压膜蒸馏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3 邓润亚;海水淡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与经济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维东;多级海水淡化系统装置推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刘珩;四效蒸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新春;一种新型太阳能自然真空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朱鸣鸣;太阳能增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马原;一种海水淡化系统的自动控制程序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6 周婷;基于反渗透方法的新能源海水淡化系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郭丽江;热电联产海水淡化系统节能降耗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8 闫冬侠;海水淡化系统中超滤膜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晓;超声波辅助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鹏;单效蒸发机械压汽海水淡化系统热力性能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