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州湾临洪河口淤进与弧形海岸形态发育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0-06-01 22:01
【摘要】:弧形海岸讨论的是海岸演变过程中泥沙的输移及平衡、稳定问题。本文在历史地貌学与海岸动力地貌学原理的指导下,以典型的弧形海岸——临洪河口—西墅岸弧为例,采用历史过程与现代过程相结合的办法,以历史文献和地图、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如来自GIS的图形数据、地形数据、水文统计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建立动力学模式,重点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临洪河口附近岸线的变迁、河口的淤进和临洪河口—西墅海岸岸弧形态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 (1)海州湾岸线的变迁 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是一个海岸不断向海淤进,堆积平原日益向东扩展的过程。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面下降、泥沙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总体相对微弱抬升。这可以从沉积砂堤与含贝壳砂堤的分布看出,它们都曾是不同时期海岸位置的所在。由于径流输沙的日益减少,现代岸线的向海淤进速度逐渐放缓。 (2)临洪河的发育及河口的淤进 临洪河是本区的主要入海河流,也是现代海岸淤长的主要泥沙来源。自1851年云台山并陆、现代海州湾基本格局形成后,临洪河口的淤进速度明显加快,在1855~1957年间淤进了近10km,平均淤进速度达到90.4m/a。近20年来,淤进速度逐渐降低,在2003~2005年间,平均速度仅在20m/a左右。随着泥沙输移趋于平衡,河口的淤进趋向于停止,并将会相对稳定于某一个位置。 (31)临洪河口—西墅弧形海岸形态的发育 本段岸弧的发育有其特殊性:①自然界中弧形海岸多形成于砂质海岸,而本区海岸为淤泥质淤进型海岸;②一般砂质弧形海岸的上下岬角都为硬岬角,而本段岸弧的岬角却为一硬一软(西墅为基岩岬角,河口岸滩为软岬角),且软岬角进行着不断的变迁,牵动着岸弧使其发生不断的变化;③据Silvester(1970,1974)和Hsu等(1989)提出的螺线海岸平衡判定准则,认为本段弧形海岸的发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对Hsu等(1989)方程a/b=0.014α-0.000094α~2和极端平衡方程R/b=0.81α~(0.83)/θ~(0.77)提出修正,得到适合本段弧形海岸形态发育的方程a/b=0.7701α-0.4719α~2和动态平衡方程R/b=0.8611α~(0.83)/θ~(0.77);④临洪河口的淤进,不断为泥沙的淤积预留出相应空间,使得海岸的形态经过动态调整后,一直保持着弧形状态;⑤本段弧形海岸发育的最终趋势是岸线形态趋于平直化,岸弧最终消亡。 (4)河口淤进与岸弧形态发育的相关性 随着河流来沙的减少,河口淤进放缓并趋于停止,河口的位置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泥沙在岸弧内的运移依然继续,引起弧形海岸向海淤进,岸弧形态趋于平直化,弧形形态趋于消亡,即伴随着河口的淤进,本段海岸的岸弧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而在河口—岸弧这一动力系统中,河口的淤进是岸弧形态变化的牵动力,而泥沙输移的时空变化才是河口—岸弧动力系统的本质。
【图文】:

TM影像,潮位线,TM影像,美洲虎


3.1.3采样剖面设置两次野外考察共选取了研究区潮间上带(包括互花米草带)6条地形剖面,其中剖面P3、P4已靠近临洪河口(图3一1),采用“美洲虎”型手持式GPS、全站仪等设备定位与测量,以废黄河零点为基点。~18~

TM影像,弧形海岸,洪河,TM影像


弧形海岸的平面形态,远离娜角的下方向的海岸呈与盛行波向垂直的切线形(图5一1)。随着临洪河口的淤进,它牵动着弧形海岸绕西墅呷角顺时针转动,这就是临洪河口一西墅海岸的发育特征(图5一)。图5一1弧形海岸示意图(临洪河口一西墅岸段,,据2003年TM影像).52弧形海岸形成的影响因素李从先和张桂甲(1996)认为,中国沿海地区构造升降的不同及其引起的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分配不均是产生海岸线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对该段弧形海岸而言,其形成和岸线的变化则是受陆域地质构造背景、地貌变异、水系变化、海陆泥沙供给及海洋动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21陆域地质构造背景陆域地质地貌背景构成了海州湾海岸的骨架。本区系沂沐断裂带与黄海断陷’所夹持的楔形断块,南隔响水断裂带,濒临下扬子断块,北接山东文登一日照断隆与胶东断块构成一体。其间又有芍海隆起作东西穿过。吁胎一响水断裂,在海州湾南侧经灌南至灌河口作NE向延伸,将海州湾沿岸及其邻近地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南北两侧不仅基底构造不同,沉积覆盖层也有显著差异。断裂以北至蔷薇河断裂属胶辽地质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37.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蒙蒙;徐兆礼;;海州湾春、夏、冬季虾类分布特征[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姜有山;张榕;沙文钰;;连云港海州湾沿岸海陆风特征分析及预报[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张硕;卢璐;孙满昌;张虎;;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卢璐;张硕;;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狄欢;;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周立荣;;抓管理上水平,促效益上台阶[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彭玉琼;魏明建;徐岱楠;蔡茂堂;刘兆文;刘超;;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高正荣;张金善;章卫胜;;连云港新港址规划泥沙回淤论证和方案比选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章守宇;张焕君;焦俊鹏;;从浮游生物的变化探讨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10 李亚春;范德新;夏德深;;基于NOAA/AVHRR资料的江苏沿海潮间带遥感监测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艳 龙步青 周倩碧;长龙逐波海州湾[N];连云港日报;2011年

2 严颢;鱼汛重回海州湾[N];新华日报;2008年

3 连水所;海州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批立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4 宋杰 吴卫强;专家会诊加固海州湾环境保护防线[N];中国海洋报;2010年

5 祝新华 刘玉洪 王佩杰;海州湾再现“黄金渔场”魅力[N];新华日报;2005年

6 记者 昌慧东 许兵 通讯员 龙步青;中断14年的鱼汛重回海州湾[N];连云港日报;2007年

7 孙巡 刘伟;中断十年的鱼汛重回海州湾[N];新华日报;2004年

8 江苏省赣榆县委书记 孙荣章;谱写海州湾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08年

9 苏仕照;海州湾渔场将重现昔日辉煌[N];中国海洋报;2004年

10 许兵邋穆道勇;中断14年鱼汛重回连云港海州湾[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祥国;海州湾临洪河口淤进与弧形海岸形态发育的相关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伟富;1978-2009年莱州湾海岸线变迁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周德山;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景奇;辽东湾北岸岸线变迁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柳;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生物变动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6 池云飞;台州湾岸滩演变分析及其滩涂围垦的可持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丽杰;连云港市渔业行业协会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露蓓;江苏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2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2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