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和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3:01
【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发明以来,由于它的先进性、科学性、高效率、准确性等优点被用到国际国内很多行业,在我国的海洋地质基础研究也被广泛采用。为了更好地了解激光粒度法与传统方法(筛析法、沉降法)测试结果的差别以及它们的衔接关系,本文对神狐海域223个海洋沉积物分别进行了传统法和激光法的粒度分析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传统法(筛析法、沉降法)和激光法测定的是不同定义的颗粒直径,表达的是颗粒不同方面的性质;加上海洋沉积物不规则的形状,及它们与各种方法假设的理想球体模型的差别,导致了不同方法测定天然海洋沉积物时由于测定粒径原理不同和颗粒形状与理想球体的差别引起了测试结果的差别。 对于小于0.063mm的粒级,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可比性,相关性显著到非常显著,可以用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粉砂粒级(0.063-0.004mm)百分含量的回归方程y=0.387x+46.520(r=0.833,n=223);粘土粒级(0.004mm)百分含量的回归方程y=0.329x+11.611(r=0.883,n=223)。 粒度参数方面有明显的可比性,相关性显著到非常显著:可以用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平均粒径的回归方程y=0.405x+3.702(r=0.744,n=223);分选系数的回归方程y=-0.126x+2.094(r=-0.171,n=223);偏态的回归方程y=0.309x+0.042(r=0.541,n=223);峰态的回归方程y=0.385x+0.648(r=0.434,n=223);中值粒径的回归方程y=0.395x+3.844(r=0.836,n=223)。 本文建立的回归方程经过检验,误差精度符合测试规范要求;并通过神狐海域两个柱状岩心进行比较,激光法和传统法的测试结果差别很大;但经过回归方程计算的结果值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是合理、可行的。
【图文】:
2.1 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位于南海北部陆坡中段的神狐暗沙东南海域附近,其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别与珠江口盆地、西沙海槽盆地和双峰南盆地相接(图2-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紫色框代表研究区)南海海域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盛行季风,偶有热带气旋活动,,年平均气温和海面温度均为28℃左右,最冷的1月份
3.2 研究方法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为四部分,分别为传统法(筛析法、沉降法)粒度分析(图3-1)、激光法粒度分析(图3-2,仪器型号:Mastersizer 2000,生产厂家: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相关分析。其中传统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由广州海洋地质局实验测试所提供测试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3-1 沉降法装置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6.21
本文编号:2695791
【图文】:
2.1 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位于南海北部陆坡中段的神狐暗沙东南海域附近,其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别与珠江口盆地、西沙海槽盆地和双峰南盆地相接(图2-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紫色框代表研究区)南海海域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盛行季风,偶有热带气旋活动,,年平均气温和海面温度均为28℃左右,最冷的1月份
3.2 研究方法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为四部分,分别为传统法(筛析法、沉降法)粒度分析(图3-1)、激光法粒度分析(图3-2,仪器型号:Mastersizer 2000,生产厂家: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相关分析。其中传统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由广州海洋地质局实验测试所提供测试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3-1 沉降法装置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鹏,高抒,李徐生;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及其与沉降法、筛析法的比较[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君波;鞠建廷;朱立平;;两种激光粒度仪测量湖泊沉积物粒度结果的对比[J];湖泊科学;2007年05期
3 任中京;颗粒粒度的定义与粒度测定结果的可比性[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S1期
4 和瑞勇;黄河泥沙颗粒分析回归数学模型的探讨[J];中国粉体技术;2002年05期
5 赵春芳;不同方法测试粒度分布的比较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4年02期
6 李文凯;吴玉新;黄志民;樊融;吕俊复;;激光粒度分析和筛分法测粒径分布的比较[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5期
7 孙有斌,高抒,鹿化煜;前处理方法对北黄海沉积物粒度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1年06期
8 闫芙蓉;张素华;刘宇;;激光粒度仪在土工实验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9 刘灵燕,张学庆;超细粉粒度分析简易法探索[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10 赵寿刚;张学义;杨小平;孟献颖;;MS2000激光粒度仪与密度计法的土工颗分对比试验[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2695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57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