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尺度涡旋与源区黑潮的相互作用研究
【图文】:
图 1-1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形图西边界流命名为源区黑潮(the beginning of Kuroshio)。源区黑潮在流经吕宋海峡以东时,由于失去岸界支撑会发生形变,并通过吕宋海峡与南海水进行水交换。因此,源区黑潮通过吕宋海峡与南海环流的相互作用对南海北部环流及其变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源区黑潮通过吕宋海峡与南海环流体系进行着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并影响着南海北部的环流特征。因此研究黑潮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的关键动力过程和机制,对我们国家的军事、生产、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一直是国内外海洋学家关注的焦点。通过近数十年的研究,对于该海域的环流特征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也仍存在许多争议的问题。
图 3-13 不同参数域下西边界流通过豁口时的流态示意图3.3.4 讨论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线性模式下,西边界流只有呈套状入侵整个海盆一种流态,而在非线性模式中,则可能出现西边界流套状入侵整个海盆、不入侵、流套状入侵并甩涡三种流态并伴随三种流态间相互转换的突变过程。我们知道源区黑潮海域由于流速快,水平剪切强,是一强非线性海域,因而我们认为非线性效应是黑潮在吕宋海峡处发生形变并存在多种流态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黑潮强度的改变会影响到其入侵南海的流态,当黑潮强度较弱时,对应着模式中以套状流入侵整个海盆,此时可能会出现黑潮南海分支,而当黑潮很强时,由于惯性其可能不会沿吕宋海峡入侵南海,而当黑潮的强度介于很强或很弱之间时,,则可能出现黑潮南海分支、流套并分离流环或无黑潮入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凤,王文质,黄企洲;南海夏季海流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4年03期
2 蔡树群,董丹鹏,王盛安,龙小敏,黄企洲;南海中尺度波动现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管秉贤;巴士海峡及其附近夏季环流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0年04期
4 郭景松;袁业立;熊学军;郭炳火;;吕宋海峡两侧中尺度涡统计[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钟欢良;冬季黑潮南海分支途径及其影响[J];海洋通报;1990年02期
6 刘先炳,苏纪兰;南海环流的一个约化模式[J];海洋与湖沼;1992年02期
7 赵伟;侯一筠;乐肯堂;李明悝;齐鹏;;吕宋海峡水交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7年06期
8 李荣凤,曾庆存;冬季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流系统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12期
9 方国洪,魏泽勋,王凯,崔秉昊,方越,李薇;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10 魏泽勋,方国洪,何宜军,崔秉昊,方越;南海海面高度和输运流函数: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桂华;薛惠洁;许建平;;南海东北部环流的改进逆模式研究[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伟;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季节性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699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