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内潮与混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09:37
本文利用我国多年的南极考察资料,结合前人对参数化混合模型的研究工作选择适当的模型,对南极大面积海域的混合情况进行了估算及其分析。资料利用主要为中国第19、21、22次南极考察数据,针对海区为ACC(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流域、威德尔海、普里滋湾、毛德皇后地陆架陆架坡等海域。 在埃默里冰架东侧,我们利用Kunze(2006)混合估算方法求得的结果和Turbomap湍流剖面仪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除在表层以外基本吻合。而本文所列出的一系列模型也主要是针对深海大洋而言,所以说该混合模型在高纬度地区同样适用。通过对埃默里冰架前缘东西两侧的两个连续站的研究,可以看出:埃默里冰架东西两侧正压潮、斜压潮均以半日潮为主,斜压能量主要是向下传播的,并且混合也具有明显的半日周期变化特征。 利用我国南极考察资料和Kunze混合估算方法得到的南大洋混合分布中,发现在南极广阔的陆架陆架坡上存在强烈的混合。这可能是由于南极陆架陆架坡上的强流场与剧烈变化的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普里滋湾的三个经向断面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陆坡底部存在强混合区,最大混...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2056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Gregg2003模型中拉伸模型和剪切模型中关于剪切拉伸比函数的比较图
其通过对全球3500个温盐流剖面分析研究了全球各大洋大西洋取Rω=7与实际Rω所计算出来的耗散率混合率相比,普遍,在2500m左右符合较好。但是对于南大洋取Rω=7明显在整个。当取Rω=10时比较符合实际。在前人的工作中一般选取大洋普3,使得计算结果小于实际....
图3.1普里滋湾观测站位图
图3.1普里滋湾观测站位图数据介绍国历年南极考察都对普里滋湾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集中在68、70、四个经向断面和埃默里冰架前缘一个断面。在实际站位设置时考虑到陆的物理背景场的变化,适当加密站点。早些年我国南极考察普里滋湾海很少,并且下放深度有限。从第16次南极考察调....
图3.3普里滋湾I2断面温盐分布图
普里滋湾及其邻近海域的上层主要有4种水团水、绕极深层水(CDW)和陆架水,上述水团在历次考察资前人(乐肯堂、蒲书箴等)的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到,从第7图3.2普里滋湾I1断面温盐分布图
图3.2普里滋湾I1断面温盐分布图
但是由于海上冰情影响只做了靠近湾内的4个站进行了两个25小时的连续观测,对研究当地的内潮提供里滋湾基本物理场介绍团介绍.1、3.2、3.3为第21次南极考察在普里滋湾内68、70.5、盐剖面图。普里滋湾及其邻近海域的上层主要有4种水水、绕极深层水(CDW)....
本文编号:4042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40420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