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区域无人机防碰撞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9 02:35
无人机已经反复证明了其在军用、民用和公共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而阻碍其发展的掣肘是无人机在管制空域的运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无人机融入有人机共享空域的管制间隔研究。国内外关于管制区域无人机防撞技术的研究关于尚处于试验阶段,相应的规章准则几乎为空白。本文通过对无人机进行使用高度层的分类,建立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共性分类纽带,提出无人机进入有人机共享空域的关键约束条件。根据无人机相较有人机管制操纵指令延迟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推导管制区域内,无人机与有人机的防撞管制间隔。建立无人机与有人机碰撞风险模型,对无人机管制间隔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综合考虑无人机性能特征、机载设备要求,在考虑无人机操纵相较于有人机反应延迟的情况下,根据无人机机载和地面控制以及人因外部环境推导出无人机与有人机安全间隔的风险值。利用改进的基于ADS-B的EVENT碰撞风险模型,对无人机在不同空域内的防撞管制间隔进行风险评估,为无人机与有人机共享管制区域运行的防碰撞间隔提供了可行的推导与验证方法。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57010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
图1.1技术路线图主要集中在无人机自碰撞研究。本文根备性能及空中交通特点,克服了因无人,建立无人机防碰域、管制员与无人
图3.1无人机控制站结构
图3.1无人机控制站结构3.1.2无人机控制站功能根据NATOSTANAG4671中,两个控制站对单架无人机存在控制权限交接,同一控制站也需要控制多架无人机,并在内部不同操作席位进行控制权限切换,类似空管自动化系统中的于雷达管制移交。这就为无人机地面站实现“超空权”提....
图3.2飞行间隔
图3.2飞行间隔3.3.2无人机操纵延迟模型Shivelyetal.针对无人机与有人机在空中交通管制指令的延迟做了研究[55]。实验中,根据参考文献,卫星通讯中,卫星与无人机飞行员之间信号传递延迟是250ms。该响应阶段可以分解为图几所示的几个部分:1.无人机操作....
图5.1EVENT模型坐标系
根据我国国内实际运行情况和无人机自身性能特征,将ADS-B技术用是无人机接受空中交通管制的关键条件。现阶段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首行成功将ADS-B技术推广到轻小型低成本的通航领域,在低空开放的环高无人机准入管制区域意义非凡。使用ADS-B技术,不仅可以使原本门机空域向....
本文编号:4057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405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