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捕获对接机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捕获对接机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航天器捕获对接技术是航天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捕获机构的设计分析与仿真是实现太空对接任务顺利完成的可靠保证。航天器之间成功捕获对接为后续的在轨服务提供保障,并且可实现装配和更换在轨模块、太空废弃模块捕获回收等任务,提高航天器使用寿命的同时又降低了航天试验的成本。 本文参考国内外较成熟的捕获技术方案,针对本课题对捕获机构的技术要求,对应用于在轨航天器捕获的新型对接机构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以及构型运动学分析,机构的设计方案具有独立的驱动控制系统,并对各运动组件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后续仿真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采用了牛顿—欧拉数学思想建立了航天器捕获对接缓冲阶段动力学方程,分别采用矢量法以及微分矩阵法建立了缓冲方程的数学描述,建立缓冲过程的能量传递方程以及捕获拉进阶段的位置描述方程。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机构的捕获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来验证整个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缓冲过程的力学特性曲线以及缓冲参数在取不同初始值时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满足缓冲力要求时缓冲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机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符合要求,同时需要对机构关键部件锁爪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分析结果中出现应力应变的危险区域,为了提高锁爪安全可靠性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锁爪各阶的模态振型,优化后的锁爪结构符合了安全可靠性要求。 最后对所设计的航天器捕获对接机构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来验证捕获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与各项设计指标参数的匹配性。并对不同的初始吊装间距的捕获机构进行吊装试验,验证机构力学参数的合理性。
【关键词】:捕获对接 动力学分析 缓冲 测试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5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1.1 课题来源11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 航天器捕获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航天器交会对接仿真技术应用状况15-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捕获对接机构总体方案设计分析18-29
- 2.1 捕获机构设计要求18-19
- 2.2 捕获机构总体方案19-22
- 2.2.1 方案总体设计19-21
- 2.2.2 机构组件间约束关系21-22
- 2.3 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22-27
- 2.3.1 传动机构分析22-24
- 2.3.2 捕获锁紧机构分析24-25
- 2.3.3 缓冲机构分析25-27
- 2.4 动力元件选用27-28
- 2.4.1 传感器选择27-28
- 2.4.2 电机选择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捕获对接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29-43
- 3.1 对接过程力学数学模型29-30
- 3.1.1 建立模型假设条件29-30
- 3.1.2 刚体牛顿欧拉方程30
- 3.2 捕获阶段动力学特性分析30-32
- 3.2.1 缓冲力与能量方程30-32
- 3.2.2 拉近过程位置描述32
- 3.3 基于 ADAMS 的捕获过程动力学仿真32-38
- 3.3.1 软件环境下的模型33
- 3.3.2 定义构件属性和约束33-35
- 3.3.3 施加驱动及定义传感器35-36
- 3.3.4 定义弹簧柔性体36-37
- 3.3.5 机构仿真过程37-38
- 3.4 仿真算例与结果38-42
- 3.4.1 模型初始参数38
- 3.4.2 仿真约束条件38-39
- 3.4.3 仿真结果分析39-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43-54
- 4.1 有限单元法分析软件43-44
- 4.2 锁爪静力学特性分析44-46
- 4.2.1 锁爪的有限元模型44-45
- 4.2.2 锁紧后静载荷下的分析结果45-46
- 4.3 锁爪结构优化设计46-52
- 4.3.1 模型的参数化46-47
- 4.3.2 有限元网格划分47-49
-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49
- 4.3.4 优化设计结果分析49-52
- 4.4 锁爪构件的模态分析52-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捕获对接机构样机的试验研究54-59
- 5.1 物理样机54
- 5.2 样机的测试与试验54-56
- 5.2.1 静态物理参数测试55
- 5.2.2 机构运动测试55
- 5.2.3 捕获力学测试55-56
-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56-58
- 5.3.1 样机结构参数及运动测试56-57
- 5.3.2 样机力学测试结果57-58
- 5.4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润涛;胡晓峰;;基于数据耕耘的探索性仿真分析框架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9年01期
2 黄仁贵;;平面回转误差运动的仿真分析[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3 柳征勇,郑伟;碰撞引起的宇航设备冲击响应仿真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5年05期
4 陈志凌;;环矩形真空吸浮导轨的仿真分析[J];机械;2006年S1期
5 李如忠;;结构随机振动仿真分析[J];机械;2007年05期
6 胡鹏;;松月水库加高工程温控仿真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7年03期
7 吴刚;张俊平;刘爱荣;;地下互通立交结构的仿真分析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谯万成;羊定侯;贺方平;;车门抗凹陷性能分析研究[J];汽车技术;2013年11期
9 纪占玲;韩林山;严大考;上官林建;;铺轨机垂直传递机构的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6年06期
10 张毅;;浅谈机液耦合机构仿真的实现策略[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尧治;吴启敏;;空间结构施工过程虚拟仿真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陶建幸;王骏;丁厚明;;家用电器薄壁结构的仿真分析与模态测试[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嵩峰;张春林;廉莹;谈诚;;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系统总体规划[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李夕亮;彭昌坤;杨健;;某车型行人腿部保护仿真分析与改进[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连军;林忠钦;来新民;姚福生;陈关龙;;虚拟车身开发中的装配偏差仿真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闫小勇;;为什么网络会加速增长?——网络加速增长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及仿真分析[A];第六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暨第二届全国混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龙;罗峰;王卓;;基于缩减阻抗矩阵法的内饰车身车内中低频噪声仿真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冯德鸿;朱建军;;集约生产计划最佳平衡模型的仿真分析[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9 侍才洪;张西正;崔玉红;李瑞欣;郭勇;赵雪魏;李昊;;基于机器人换乘转运的伤员仿真分析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继科;刘乃涛;梁秉文;;计算机辅助仿真分析技术在半导体照明产品开发中的应用[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童;高效的多场耦合仿真分析工具[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猛;基于ADAMS的急救车担架支架减振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袁宁;Rotman透镜仿真分析与边界元法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3 林琼;基于试验与仿真分析的发动机运动件摩擦耦合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帅;某轿车分体式头枕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D];吉林大学;2014年
2 金正男;轿车后排座椅系统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云涛;固定桁架可展开结构的设计与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胡世博;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有限元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子龙;BiToS协议仿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于国江;汽车白车身刚度仿真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王义良;JWK2761型络丝机振动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8 游忠军;非接触式筹码发售模块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迎春;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研究与仿真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吉洋;林用履带机器人底盘设计与仿真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8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