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风洞子母弹大迎角抛壳投放试验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风洞子母弹大迎角抛壳投放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多体分离 风洞投放模型试验 子母弹抛壳 大迎角 高超声速
【摘要】: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投放模型试验,对在高超声速(Ma=5)及母弹处于大迎角(25°)状态下,子母弹壳片抛射过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壳片从母弹的分离过程,对处于母弹迎风面壳片和处于母弹背风面壳片的运动轨迹,以及x向、y向位移和总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迎风面和背风面壳片运动轨迹截然不同,但壳片的运动轨迹发展根据其运动特点均可分为2个阶段。迎风面和背风面壳片x方向的位移运动均可明显地分为位移缓慢变化和位移迅速增大2个阶段,而y向位移均无明显的阶段变化,但迎风面壳片y向运动速度总体上大于背风面壳片。迎风面和背风面壳片的总位移曲线也可明显地分为总位移较缓慢变化(总速度较为恒定)和迅速变化2个阶段。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多体分离 风洞投放模型试验 子母弹抛壳 大迎角 高超声速
【分类号】:V211.74;TJ413.3
【正文快照】: 0引言子母弹用于对付集群目标,作为大纵深、大面积的压制兵器,具有弹药数量多、火力猛、能实现有效阻击的特点,已广泛地配置于炮弹、航弹、火箭弹和导弹上,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1]。子母弹的抛撒包括开舱和抛撒2个多体分离过程,首先要使母弹壳体开裂,使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花;孙良;郑粤蓉;;高超声速风洞大轴向力中温天平的研制[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1期
2 徐翔;伍贻兆;程克明;王志坚;;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布局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中国军事文摘[J];现代军事;1997年05期
4 吴继飞;王元靖;罗新福;钱丰学;;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技术[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3期
5 王新月;王彦青;李记东;;高超声速风洞喷管的变比热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1期
6 代成果;张长丰;黄飓;周清展;;高超声速表面摩擦应力油膜干涉测量技术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2年02期
7 陈河梧;超声速高超声速风洞测力数据衔接性的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周勇为;易仕和;程忠宇;;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张福香,王际敏;高超声速风洞引射器阀门系统的微机控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4年01期
10 战培国;;法国S4高超声速风洞适应性改造[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洁川;樊玉辰;姚民斐;张晋平;温向荣;;美国空军海军高超声速风洞——摘自“世界风洞”[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2 沈逢京;崔春;陈良泽;卜俊辉;;小型高超声速风洞的设计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3 谢飞;朱涛;邹琼芬;何超;;Φ1米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雷诺数试验技术初步研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钟萍;刘晓波;杨斌;;分子示踪测速技术在高超声速风洞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沈逢京;崔春;陈良泽;卜俊辉;;基于小型风洞气动、结构、控制的研究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姜宗林;罗长童;刘云峰;;高超声速风洞实验数据多空间相关理论与关联方法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7 罗长童;姜宗林;胡宗民;;高超声速风洞实验数据分析与关联的几种新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舒海峰;许晓斌;孙鹏;;高超声速风洞多天平测力试验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黄炳修;贾英胜;孙勇堂;王铁进;;高超音速风洞轴对称喷管设计方法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郭雷涛;许晓斌;唐志共;;Φ1米高超声速风洞自由振动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高晨;我国首次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N];中国工业报;2014年
2 于杰邋记者 于莘明;国家大型空气动力试验门户网站开通[N];科技日报;2007年
3 刘 军 兰小红 本报记者 邵 斌 郝东方;那山 那所 那人[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金山;流场/结构耦合传热算法在高超声速风洞结构传热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0年
2 赖小平;Φ1米高超声速风洞加热器试验电源及温控系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郭雷涛;Φ1米高超声速风洞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3年
4 孙启志;Φ1米高超声速风洞M7、8喷管设计及流场校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294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