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5 09:35

  本文关键词: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性能研究

高晓曦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崛起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因其廉价、无毒、结构稳定等特点进入人们的视野。二氧化钛不仅是性能优异的颜料,更是催化效率高的光催化剂,并是充放电电压高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但是其作为光催化剂时,其能带较宽,对光源具有选择性,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其理论容量又相对较低。本文针对以上缺点,通过对二氧化钛进行掺杂改性,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性能。 (1)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铁掺杂物质(九水合硝酸铁),并经烘干、煅烧,将产物在碱性溶液里水热反应以制备性能优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并通过控制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研究其对二氧化钛形貌、光催化活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EDS等表征分析,研究掺杂浓度、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铁掺杂量为1.5%,并将样品于500℃煅烧3.5h后所制备的二氧化钛为纳米管,管长为100nm左右,且为金红石与锐钛矿的混晶相。 (3)研究不同铁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二氧化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实验发现,Fe1.5%-TiO2在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3.5h时,光催化效率最高,在汞灯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经60min后,降解率达98.8%。 (4)对比研究纯二氧化钛、掺杂Fe-1%、Fe-1.5%、Fe-2%二氧化钛的锂电性能,研究发现,掺杂Fe-1.5%时,其锂电性能优异,在0.2C下,首先放电比容量为265mAh/g,经过100圈循环后,其容量仍保持在195mAh/g。而过多铁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到锂离子在晶体表面的脱嵌,从而影响离子扩散速度,,使其容量下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34.11;TB38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季帆,秦宏伟,隋振贵,陆宏良;高能机械球磨引导的纳米TiO_2晶格畸变和高压相[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1期

2 余锡宾,王桂华,罗衍庆,陈秀红,朱建;TiO_2 微粒的掺杂改性与催化活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世英,周武艺,唐绍裘;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陶瓷粉体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陶瓷学报;2003年02期

4 刘平,周廷云,林华香,傅贤智;TiO_2/SnO_2复合光催化剂的耦合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吴树新,马智,秦永宁,齐晓周,梁珍成;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吴奇;苏钰丰;孙岚;王梦晔;王莹莹;林昌健;;Fe、N共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活性[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03期

7 Sang-Eun PARK;Bo-Eun KIM;Sang-Wha LEE;Joong-Kee LEE;;Employment of encapsulated Si with mesoporous TiO_2 layer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开棘;张圣军;丁慧;王开明;;双元素共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2 何开棘;邢锐;金会刚;王开明;;CuO/SnO_2复合纳米粉体制备与光催化活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王积森;冯忠彬;孙金全;贾明剑;宋振雷;;纳米TiO_2的光催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4 刘艳敏;张萍;李平蕊;张艳峰;魏雨;;离子掺杂对提高锐钛型TiO_2高热稳定性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5 赵玮婷,徐瑞芬,付国柱;纳米SnO_2/TiO_2半导体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响应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崔玉民;范少华;张颖;;稀土掺杂TiO_2纳米微粒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活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7 杨护霞;;纳米材料光谱特性及其相关机理的初步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8 李峰;郑经堂;胡燕;卞贺;;Mo掺杂纳米TiO_2光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模型[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徐毅,徐政,武成国;太阳能光催化有机废水自控处理系统设计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刘畅,暴宁钟,杨祝红,陆小华;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TiO_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J];催化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西宁;郑光洪;顾浩;魏玉君;曾建;贾腾飞;;稀土改性光触媒纯棉织物负载研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惠;景文甲;刘超;黄剑;;β-环糊精包覆改性Ag-Ti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抗菌防腐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3 赵团;张俊卿;冯德荣;李玉生;郭军平;;微乳液法制备掺杂镧和铁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表征[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宁;鲁安怀;秦善;王河锦;李巧荣;刘娟;;孕育光催化活性的天然含钒金红石矿物学特征[A];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晓林;陈建华;龚竹青;;离子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光催化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6 冯西宁;郑光洪;魏玉君;曾建;贾腾飞;顾浩;;稀土改性光触媒纯棉织物负载研究[A];第一届广东纺织助剂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涛;杨丽珍;;Fe~(3+)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鑫;纳薇;段志刚;赵雪君;柳清菊;;TiO_2-SnO_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9 刘微;王倩;张建;韩学武;谢晓华;娄豫皖;夏保佳;;Li/Ti原子比对钛酸锂材料物相和性能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洋;段武彪;刘博;陈熙东;靳政;杨飞华;郭建平;;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掺杂对于介孔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备及其在模拟海水中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童天中;晶相可控纳米TiO_2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金属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韵芳;钛硅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六一;FeS_2及FeS_2/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朱正如;尖晶石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与降解甲苯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冬秋;N掺杂锐钛矿TiO_2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昌虎;掺杂改性纳米TiO_2和ZnO薄膜材料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赵金伟;超细TiO_2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小松;硼、氮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制备、表征及可见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亮;一维钛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曜峰;碳纤维负载TiO_2复相光催化材料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蕙;CuO薄膜和Cu/TiO_x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宽岭;分子筛负载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祥东;钛基光催化剂的低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洪益娟;CuO/TiO_2光催化水蒸气还原CO_2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肖艳丽;SnO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过军芳;改性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霞;共掺杂Ti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娜;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朱发德;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庆平,王闻声,曾晓丽,吴鸣;光催化研究与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2 刘平,凌岚,林华香,付贤智;光催化抗雾膜材料的制备及其亲水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卢萍,姚明明,张颖,孙国新,夏光明;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2年03期

4 冯良荣,吕绍洁,邱发礼;过渡元素掺杂对纳米TiO_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5 余锡宾,王桂华,罗衍庆,李和兴;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1期

6 陆文璐,施利毅,谢晓峰,张剑平,李希玲;可见光敏感型纳米氮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余锡宾,王桂华,罗衍庆,陈秀红,朱建;TiO_2 微粒的掺杂改性与催化活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8 于向阳,程继健;铁、铬离子掺杂对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4期

9 曹江林;吴祖成;曹发和;张鉴清;;阴极共电沉积法制备Fe~(3+)掺杂TiO_2纳米薄膜及其可见光活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3期

10 吴树新,马智,秦永宁,何菲,贾立山,张彦军;掺铜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XPS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超;李义久;廖强强;程如梅;王作华;;载铂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3期

2 ;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获系列进展[J];硅谷;2011年17期

3 ;我国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获重要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1年04期

4 张青红,高濂,郑珊,孙静;制备均一形貌的长二氧化钛纳米管[J];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5 孙超;黄浪欢;刘应亮;;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与光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2005年09期

6 李振华;刘中清;燕青芝;王宜超;葛昌纯;;合成温度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7年03期

7 田春良;;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方法及潜在应用[J];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中科院兰化所太阳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J];铝加工;2009年02期

9 唐逾;;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2期

10 张理元;刘钟馨;于晓龙;吕作凤;曹阳;;N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钛工业进展;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怀;肖鹏;卢露;;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表征[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昊;谭凯;;二氧化钛纳米管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刘向阳;勇振中;陈明海;李清文;;连续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周明华;张爱勇;周启星;;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控制制备及其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朱枫;陈清伟;徐东升;;自支撑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赵谦;;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纪伟;张经纬;王晓冬;吴志申;金振声;张治军;;镍担载锐钛矿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顾元青;刘效艳;牛韬;黄建国;;二氧化钛纳米管/空心球复合材料:双模板合成和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李鸿;张英鸽;黄唯平;;二氧化钛纳米管支持的纳米金属硫化物的合成、 表征及其气敏特性(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10 李鸿;张英鸽;黄唯平;;二氧化钛纳米管支持的纳米金属硫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气敏特性(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童译;[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伍昱;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掺杂与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陶金亮;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构筑及其机理和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兰;二氧化钛纳米管吸附Ag、Pt团簇体系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Tran Thi Thanh Thuy(陈氏青翠);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处理方面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5 康青;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新功能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袁晓亮;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及其原位水热合成钙钛矿微纳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邵智斌;硫化镉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和表面凹陷钯纳米多面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琴;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改性及其光解水性能的理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海洋;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赵明亮;二氧化钛纳米管/多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薛超瑞;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超疏水改性及耐蚀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马影超;高压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柳静;微波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孟强强;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阵列形成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江峰;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及其温敏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刘志海;钴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丁杨彬;碳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4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