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5 16:20

  本文关键词: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2年

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发研究

王浩  

【摘要】: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利用人类社会活动中排出的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赤泥、尾矿等),制备高性能水泥制品,越来越引发关注。但已有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水泥生产过程中,掺加工业废渣尤其是工业废渣掺量较大时,会带来如早期强度较低、对养护环境敏感、抗冻性下降、自收缩较大、碳化速度加快等负面影响。这些实际问题迫使研究人员加深对水泥-工业废渣体系的水化过程及机理、水化产物的数量、组成及类别的系统研究,消除工业废渣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负效应,扬长避短、合理应用工业废渣。 本文重点研究了粉煤灰-水泥这一胶凝体系,详细探讨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养护温度和化学激发对其力学性质、水化产物非蒸发水含量及粉煤灰反应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1)粉煤灰掺量是影响粉煤灰-水泥体系胶凝活性的主要因素,粉煤灰掺量越大,粉煤灰-水泥抗压强度越小,非蒸发水含量越少,粉煤灰反应程度越低。 (2)水胶比明显影响粉煤灰-水泥的抗压强度大小,最佳水胶比为0.4. (3)提高养护温度有利于增大胶砂抗压强度,提高净浆非蒸发水含量及粉煤灰反应程度。 (4)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复合激发效果最好,40%粉煤灰掺量的胶砂1d,3d,7d抗压强度最高分别可达到12.57MPa,16.48MPa,22.96MPa(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掺量为1%)。80%粉煤灰掺量的胶砂1d,3d,7d抗压强度最高分别可达到4.86MPa,8.2MPa,10.87MPa(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掺量为1%)。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17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泓;郭明珠;;高效粉煤灰水泥技术的推广潜力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宽;张杜杜;侯健;邢国;肖波;;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6期

2 王冲;蒲心诚;陈科;刘芳;吴建华;彭小芹;;超低水胶比水泥浆体材料的水化进程测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王鹏飞;;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4 周丽雪,王政,李家和;粉煤灰激发剂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5 叶东忠;;不同激发剂对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J];粉煤灰;2009年02期

6 张志恒;綦春明;左江波;;粉煤灰的激发形式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粉煤灰;2010年03期

7 许光辉;马小娥;;赤泥、粉煤灰免烧砖的性能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年06期

8 陈金平;;化学激发粉煤灰-水泥体系的抗压强度性能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4期

9 李国栋;结构因素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8年04期

10 白轲;;浅谈粉煤灰活性激发[J];广东建材;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家国;电厂粉煤灰矿山充填胶凝机理研究及水化反应动力学特性[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郁;磷酸粉煤灰水泥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文斌;粉煤灰的活性激发与大掺量粉煤灰砼的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刘欣梅;GH矿粉促进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效果和机理[D];天津大学;2006年

4 贾艳涛;矿渣和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张庆欢;粉煤灰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D];清华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露;郑卫;李潘;祝聪玲;;铁尾矿制砖研究与利用现状[J];四川有色金属;2008年03期

2 钟声,林力勋;山砂流态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2年04期

3 陈瑜,周士琼;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砼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4期

4 孟志良,朱峰,周辉,钱觉时;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及防止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5 张风臣;马保国;蹇守卫;黄洪财;朱艳超;刘值金;;利用海水湿排粉煤灰制备新型承重墙体材料[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6 张大勇;施养杭;;粉煤灰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7 马亚丽;王东威;;免烧高掺量粉煤灰砖砌体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8 马亚丽;王东威;;免烧高掺量粉煤灰砖砌体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9 伍昌年;郑力菲;汤利华;凌琪;黄丹;;改性粉煤灰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叶瑞;张发宇;杜海明;吕凤明;汪家权;王相勤;余增亮;;正交实验法优化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缓;芦青;黄明;;大掺量粉煤灰生产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成本效益分析[A];2011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少军;张慧莉;;双掺硅粉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A];泄水建筑物安全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论文集[C];2010年

3 孙永波;曾力;刘数华;;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A];2011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会刊[C];2011年

4 王宁伟;郭朋恩;丰雪峰;;水泥粉煤灰固化硼泥土的试验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5 宋旭明;戴公连;龚雪芬;;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黄振利;张盼;;固体废弃物在建筑外墙外保温产品体系中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张承志;王爱勤;;粉煤灰资源科学利用问题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郭伟;李东旭;陈建华;杨南如;;不同煅烧温度煤矸石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浆体的显微结构[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9 袁正英;王晓钧;李东旭;荣振中;;机械研磨粉煤灰物理性能与结构的NMR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10 曾天敏;杨桓;;利用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俊强;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2 杨超;聚吡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徐子芳;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唐浩;废弃物在建筑和环境营建中的利用[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陈伟宏;用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强;钢渣的胶凝性能及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中的作用[D];清华大学;2010年

8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姚爱玲;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道路基层与面层专用水泥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贾耀东;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明飞;中州铝厂多年期赤泥“泛霜”物质分析及制备赤泥烧结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宝媛;混凝土断裂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伟芳;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斌;热电联产配套热网工程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青;适合于高原环境的高强耐水复合石膏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贾嘉;煤气化灰渣与黑水对石油焦成浆性及气化活性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户朝帅;粉煤灰沸石的合成及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雪;废砖制备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袁远;机械力化学改性粉状建筑废弃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涵,肖保怀;大掺量粉煤灰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J];重庆建筑;2002年02期

2 李永亮;李健;;佳木斯市粉煤灰利用的初步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3 孙庆巍;朱涵;崔正龙;;粉煤灰少熟料水泥的制备和水化机理研究[J];非金属矿;2013年02期

4 向新;郭俊才;;活化粉煤灰水泥的微观结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刚;粉煤灰和矿渣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炳乾;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益;任启芳;;粉煤灰活化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辛艳坤;隋艳玲;张志刚;;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包钢科技;2011年01期

3 Sumrerng Rukzon;Prinya Chindaprasirt;;Strength and chloride resistance of blended Portland cement mortar containing palm oil fuel ash and fly a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09年04期

4 许淑惠,林宏飞,彭国勋,姜文剑,何超;矿渣微晶玻璃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玻璃与搪瓷;2000年02期

5 冯小平;粉煤灰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5年02期

6 周学忠;曾利群;李坦平;何晓梅;;烧结法钠长石建筑微晶玻璃的研究[J];山东陶瓷;2006年03期

7 叶东忠;;早强剂对掺硅灰的水泥砂浆强度与结构影响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金山,乌沙科夫,张黎明;包头地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9 叶巧明,张其春;提高石灰石掺量增加粉煤灰活性的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陈益民;贺行洋;李永鑫;苏英;;矿物掺合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智;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特性及其建材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卢忠远;微纳粉体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张战军;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等有用资源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王稷良;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春明;钢渣微晶玻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张庆欢;粉煤灰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D];清华大学;2006年

3 张娴;粉煤灰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军;;掺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02期

2 黄丽娟;;粉煤灰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崔俊;卫帅帅;王莉;侯旭军;;粉煤灰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J];混凝土;2010年06期

4 王文霞;王建平;朱琳琳;张甜;李森兰;王利亚;;粉煤灰泡沫水泥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混凝土;2010年12期

5 王喆;颜铭;王延璞;;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6 陈磊;朱卫明;贾冬;杨刚;;粉煤灰和磷矿渣复掺技术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J];粉煤灰;2006年04期

7 荣令坤;张金山;赵俊梅;;利用电厂粉煤灰制备蒸养标准砖[J];金属矿山;2011年02期

8 谢莎莎;董芸;陈霞;;掺粉煤灰和磷渣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05期

9 周琦;易育强;傅希圣;南雪丽;;冶金铜渣及粉煤灰烧结砖的研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年06期

10 徐柳;叶海华;;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述银;覃理利;邓建武;;粉煤灰混掺对碾压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A];庆祝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建成20周年暨龙滩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戴苏春;苏利钢;;配合比参数对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董芸;肖开涛;苏杰;;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三元胶凝体系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董刚;陈益民;张洪滔;文俊强;唐润荣;吴春丽;李长成;;水泥-粉煤灰体系中粉煤灰掺量对粉煤灰反应程度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郑云生;惠博;盛满计;;粉煤灰抑制脱硫石膏制品泛碱的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6 杨鸿;;粉煤灰与矿粉掺入比例对混凝土常规性能的影响[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岳喜斌;;提高粉煤灰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技术研究[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8 吴彬;石人俊;刘文兰;吴英俊;张美玲;;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研究[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阎培渝;张庆欢;;粉煤灰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10 赵若鹏;吴佩刚;郭自力;刘元鹤;;掺粉煤灰的80MPa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河 包广;[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郑武;[N];中国包装报;2006年

3 北京浩骅建特干粉砂浆技术中心 李想;[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李焕章;[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王兰 姜斌(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王燕谋;[N];中国建材报;2005年

7 魏双林;[N];中国化工报;2008年

8 王本彦;[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熙隆;[N];中国包装报;2006年

10 李全宏 王建国;[N];山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屹海;Na-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孙海燕;从微结构形成与劣化机理研究水工混凝土粉煤灰临界掺量[D];武汉大学;2010年

3 吴传明;水介质长期作用下的粉煤灰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鲁彩凤;自然气候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预计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刘宝举;粉煤灰作用效应及其在蒸养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潘昊;智能方法在水泥性能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苗苗;胶凝材料组成和温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2年

8 贾兴文;含Fe_(1-δ)O废渣砂浆的导电性和机敏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彭全敏;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严捍东;废渣特性及其多元复合对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贡献与机理[D];东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禹;粉煤灰、硫酸铝复合添加料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王浩;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发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王静芳;多头小直径搅拌桩防渗墙体的性能研究及其渗流分析[D];扬州大学;2009年

4 饶玲丽;粉煤灰理化性质分析及粉煤灰透水砖的制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乔志琴;路用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吴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碱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武华荟;水泥—粉煤灰胶凝体系中粉煤灰强度贡献率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孙耀峰;基于粉煤灰减水效应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帅民;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洪华;热环境下保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5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