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石墨烯器件仿真算法

发布时间:2020-09-18 13:47
   石墨烯(Graphene)作为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其奇特的物理特性激发了它在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石墨烯电池、石墨烯天线、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Graphene Plasmatic)器件等都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但受到制备及检测工艺的限制,石墨烯器件的研制和性能测量需要借助于相当复杂的纳米制造和测量实现。利用电磁仿真算法实现基于石墨烯的电磁器件的仿真与设计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分别从表征石墨烯电磁响应的等效介电常数和表面导电率出发,利用矢量拟合(vector fitting)方法得到的复共轭极点留数模型将石墨烯的电磁响应参数有效的耦合到Maxwell方程中,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FDTD)解决了不同频段和不同环境参数下石墨烯器件的电磁仿真问题。首先,本文简要讨论了时域有限差分法,通过赋予石墨烯一定的厚度实现了复共轭极点留数模型表示石墨烯介电常数的矢量拟合方法,通过辅助微分方程法将其与FDTD仿真方法相结合,推出一种基于复共轭极点留数模型的石墨烯FDTD仿真方法。结合该方法,本文创新性的设计并仿真了太赫兹波段下的两种基于石墨烯的可调带隙光子晶体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拓宽了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为该结构带来可调光子带隙的性质。利用解析理论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其次,对石墨烯的等效介电常数进行拟合和仿真的方法受制于较小的空间步长剖分,将使得计算机内存需求过高、计算时间过长。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三种应用于不同波段的表面电导率模型(非频变表面电导模型、Drude模型和矢量拟合模型),利用电磁场欧姆定律将石墨烯的这几种导电率模型耦合到Maxwell方程中,并通过FDTD方法获得石墨烯上的表面电流分布,进而求解石墨烯器件的电磁响应,解决了基于等效介电常数模型的石墨烯FDTD仿真方法的不足。最后,本文运用基于欧姆定律的石墨烯器件FDTD仿真方法,有效仿真了石墨烯法布里-珀罗吸波器,石墨烯光栅结构、光抽运石墨烯层等概念器件。解析理论分析和已有文献中的测量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的正确性。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Q127.11
【部分图文】:

差分法,连接边界,计算区域,吸收边界


2N2邋FDTD的计算区域逡逑对于散射问题(本文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仿真区域中引入总逡逑场/散射场边界(连接边界),如图2.1所示。该连接边界的引入将FDTD的计算区逡逑域划分为怠场区和散射场区P1L因此可W在边界处放置激励点或入射波使入射波的逡逑加入更为简单且能控制传播方向与区域。很据等效原理,只需要存储FDTD计算过逡逑程中的数据存储进界(输出边界)处的近场值即可推导出远场值,从而实现近远场逡逑变换。逡逑除连接边界外,在仿真中还需要设置吸收边界(截断边界)。吸收边界的设定将逡逑有助于计算区域的限定,从而可1^>1在有限的计算区域中模拟无限的电磁空间1221在逡逑本文的化真中将使用Mur边界作为吸收边界条件。逡逑5逡逑

波形,高斯脉冲,余弦调制,频率


—4Wr-)2邋.邋cos邋2开"ct逦(公式邋2.12)逡逑其中/c为调制后的中屯、频率点,调制后的时域与频域波形分别如图2.3和图2.4逡逑所示。从图2.3中可看到高斯脉冲的中也频率点己经由0邋Hz调制到了5邋THz。在逡逑实际运用时,可W根据仿真需要调整时延参数t0和脉冲宽度参数T,从而调整脉冲逡逑发起时间和所覆盖的仿真频段。逡逑如上所述,如果将该激励源在电场FDTD方程中引入则相当于电压源激励;若逡逑是在磁场FDTD方程中引入则相当于电流环激励。逡逑2.3.2总场/散射场边界逡逑在FDTD的应用中,总场/散射场边界是被采用最多的激励源引入方式。在本文逡逑所涉及到的的一维仿真中,为保证激励源只向一个方向传播,需要引入总场边界条逡逑件。该边界将计算区域划分为总场区和散射场区,将入射波限制在总场区内,在散逡逑射场区域只有散射波存在PW。因此截断边界处只有外向行波,满足了阶段边界的吸逡逑收条件。逡逑10逡逑

自由空间,电场,仿真结果,更新方程


其中巧nt为电场激励源,在本文中即调制高斯脉冲。巧为相应介质的特征阻抗。在逡逑完成FDTD更新方程后,立即对边界点处相应的场值进行更新,通过该方法可W实逡逑现总场/散射场边界,仿真结果实现如图2.5所示。逡逑■逦-逦;逦'逦I逦I逦■逦,逦—.邋I,逡逑20邋逦逦逡逑逦逦逦邋J逡逑逦邋17^逡逑,.八逡逑r邋'"八逦逡逑S逦ZIJ\.逦逡逑.'八逦逡逑5逦邋八逦逡逑逦逡逑1\逦逡逑—八逦逡逑IV逦逡逑01逦>逦1逦1逦1逦逡逑0逦2000逦4000逦6000逦跑00逦10000逡逑Space邋(AJ逡逑图2.5自由空间电场值FDTD仿真结果图逡逑11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航;许旭;;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7年02期

2 吕美娇;;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去除和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2期

3 展学成;邹欣;马好文;王斌;胡晓丽;孙利民;郑云弟;;石墨烯基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应用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7年02期

4 黄振旭;邓振琪;裴先茹;;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梁鹏举;唐朝芳;王素玲;刘廷廷;马洪坤;姜建辉;曾红;;微波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6 李江烨;;福建省石墨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机电技术;2017年02期

7 向文丽;徐媛;祝菲霞;司民真;孙坤;;石墨烯的微波法快速制备及其降解罗丹明B性能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8 曹烨;卓锦新;邹振东;佟景贵;邱国玉;;中国石墨资源形势及其产业升级的出路——基于石墨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J];现代化工;2017年07期

9 王雷;于飞;马杰;;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设计和构建及其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7期

10 何博;潘宇飞;陆敏;;石墨烯基储能材料的增材制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楠;王锐;张冬冬;曾丽金;王小伟;郭延军;裘晓辉;;氧化/还原石墨烯的结构和局域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吴子伟;吕晓萌;魏晓骏;冯伟;谢吉民;;纳米铁酸铋/石墨烯复合催化体系的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战艳虎;孟艳艳;王杰;夏和生;;石墨烯/天然橡胶电致发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宋香莲;宋力昕;张涛;;镍薄膜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中的应用及研究[A];TFC'1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王坤;钱静;刘倩;;石墨烯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组装及电化学传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暨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全国第182次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C];2014年

6 赵帅;崔健;闫业海;;一种实现石墨烯表面修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7 隋言慧;刘新;郭慧敏;孟长功;;氧化石墨烯上空缺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郭新立;;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9 木士春;;无定形碳化物氯化法:一种新的石墨烯可规模化制备方法[A];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C];2014年

10 李晓莉;乔晓粉;韩文鹏;谭平恒;;利用衬底拉曼模鉴别多层石墨烯层数至100层[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红洲;石墨烯产业化极富想象空间[N];经济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王琼杰;“1344”:做强石墨烯产业的必由之路[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刘博;占领石墨烯技术开发的制高点[N];中国建材报;2016年

4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由庆祝;从“红海”跃入“蓝海” 黑龙江石墨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6年

5 于海霞;黑龙江省出台石墨烯产业“三年计划”[N];中国矿业报;2016年

6 新华社记者 任玮 苏万明;“秒充”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15年

7 吴博峰;神奇石墨烯[N];中国消费者报;2016年

8 记者 侯云龙;石墨烯产业支持政策有望上半年出台[N];经济参考报;2016年

9 侯云龙;政策有望落地 石墨烯商用可期[N];中国改革报;2016年

10 王迅;当石墨烯相逢锂电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飞;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与共轭聚合物的相互作用[D];山东大学;2017年

2 何冰;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3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勇;智能化及掺杂改性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5 田正山;氧化石墨烯功能化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陈建丽;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衍生物、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秦赛;铁磁性石墨烯的制备与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Mehboob Hassan;[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彭鹏;功能性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场效应性能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笛;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石墨烯器件仿真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萌;纳米氧化石墨烯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于涛;石墨烯/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王艳;石墨烯导电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发亮;氧化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赵金风;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毕娟娟;氧化石墨烯对尼古丁的吸附行为及其联合毒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夏烈;石墨烯和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D];湘潭大学;2012年

9 王蓓娣;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王舟;环氧树脂/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1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821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