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单晶硅塑性域切削工艺条件研究与微透镜阵列加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9 21:33
   近年来,单晶硅作为一种优良的单晶材料,在太阳能发电、集成电路、红外光学系统等许多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晶硅的一个显著特性是硬脆性,加工过程中非常容易由于材料发生脆性断裂而出现微裂纹和凹坑,不利于光滑加工表面的实现。加工得到的单晶硅器件不仅要求拥有良好的表面质量,还要求具备越来越复杂的表面,如微透镜阵列,以发挥更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拥有更广的使用范围。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和维氏压痕技术对单晶硅的材料特性进行测试分析,计算得到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三个重要的材料性能指标。对单晶硅切削加工过程进行建模,完成单晶硅切削加工切削比能模型的建立,并基于切削比能模型建立脆塑转变临界切削厚度预测模型,仿真分析切削过程中加工参数、刀具参数等对临界厚度的影响规律,设计切削加工实验完成模型正确性的检验。并为下一步单晶硅微透镜阵列等加工应用的加工参数确定提供依据。开展单晶硅铣削加工实验,在获取单晶硅临界厚度值的基础上确定加工参数范围。借助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对切屑和加工表面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刀具类型对单晶硅铣削表面形成机理和切屑形态的影响。将加工表面的拉曼光谱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用于表征单晶硅铣削加工后的加工损伤,分析了每齿进给量、刀具类型、润滑条件对加工表面的形貌和加工损伤的影响。此外,对不同刀具类型加工时的刀具磨损情况进行了分析。完成对不同类型微透镜阵列表面进行数学建模,在此基础上结合四种微透镜阵列加工策略完成铣削轨迹规划。建立微透镜阵列表面加工误差评价流程,通过模板匹配技术对测量数据点进行预处理,结合强化学习理论建立微透镜阵列表面匹配模型,完成测量数据点与设计数据点的最大程度的贴合,便于对加工后的微透镜阵列进行评估。开展了3×3单晶硅微透镜阵列铣削加工实验,分析不同加工参数和加工轨迹对微透镜阵列铣削效果的影响,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透镜表面误差进行评价。通过对单晶硅塑性域切削相关研究,并且结合单晶硅微透镜阵列上的加工应用,有助于提升加工得到的单晶硅器件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127.2
【部分图文】:

单晶硅,研磨过程,大尺寸,加工工艺


源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刀具变形和工件亚表层质量预超精密铣削加工运动规划”(编号:51475188)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技术与装备”(编号:51625502)的资助。景及意义,玻璃、蓝宝石、工程陶瓷、单晶硅等硬脆性材料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在光伏产业、医疗、半导体、光学器件等领域得。其中的单晶硅作为一种优良的单晶材料,具有导热性能好、机械强度外透过率高的特点。如图 1-1 所示,单晶硅在太阳能发电、集成电路许多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这些产品对核心器件的性能要晶硅的加工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在表面粗糙度上达到纳亚表层无损伤甚至低损伤,而且要求具备越来越复杂的表面,如微透镜良的使用性能和拥有更广的使用范围。

位移曲线,单晶硅,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


初步评估其切削性能。通过单晶切削力模型基础上建立单晶硅切预测单晶硅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塑性域内加工从而得到光滑表面实验与分析分析记录压头上施加的载荷和压入样荷位移曲线能够计算材料弹性模原位纳米压痕仪(Hysitron TI75小施加载荷可以达到 μN 甚至 nN晶硅的微观力学特性。测试时在值。单晶硅纳米压痕实验中采取最大载荷为 8mN。

载荷位移曲线,纳米压痕,单晶硅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载荷随位移的变化情况。加载过程中,随着施也随着增加,载荷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卸载过程中材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恢复得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卸载曲线出现一个明显压头痕迹,通过原位纳米压痕仪的原位扫描探留痕迹如图 2-3 所示,可以看到压痕形状是与压而隆起,除此之外压痕四周光滑平整,没有任中,当最大载荷小于 8mN 时,硬脆性材料单性断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单晶硅磨削加工后的表面损伤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5年10期

2 杜鹃;李占杰;宫虎;房丰洲;;硬脆材料加工诱导崩边断裂的机理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10期

3 程祥;高斌;杨先海;刘军营;田忠强;;微细塑性铣削单晶硅实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贾鹏;周明;;金刚石切削Soda-lime玻璃中的刀具磨损及其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2年01期

5 陈浩锋;王建敏;戴一帆;郑子文;焦飞飞;;超精密切削氟化钙单晶金刚石刀具磨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3期

6 杨占凯;董文满;谌祖辉;张鹏;;微结构的精密微细铣削加工技术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年01期

7 赵宏伟;杨柏豪;赵宏健;黄虎;;单晶硅纳米力学性能的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7期

8 宗文俊;孙涛;李旦;董申;程凯;;超精密切削单晶硅的刀具磨损机理[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03期

9 梁静秋;侯凤杰;;采用硅V型槽的一维光纤阵列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1期

10 门海宁;程光华;孙传东;;飞秒激光作用下的硅表面微结构及发光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圣飞;KDP晶体本构模型建立及超精密飞切加工过程的建模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远流;面向微结构阵列的超精密切削加工与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周京博;非回转对称微结构表面超精车削轨迹生成及形状误差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文龙;复杂曲面零件数据拼合与精密加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兵;单晶硅纳米切削实验及表面完整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徐礼威;微透镜阵列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阚世奇;微小型自由曲面表面形貌的表征与评价[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徐飞飞;晶体材料纳米级切削机理及拉曼光谱表面表征[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国锋;光学玻璃切削过程中金刚石刀具磨损规律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浩;基于微透镜阵列的仿生复眼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3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823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