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纳米复相陶瓷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纳米复相陶瓷机理研究
【摘要】: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技术是加工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一种重要加工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其中,由于磨粒切削轨迹的特殊性,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在提高材料去除率、加工表面质量与降低磨削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对多频率下轴向超声辅助磨削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超声振动磨削加工的运动学特性、表面形成机理与磨削力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波动方程对声学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利用ANSYS有限元法进行优化,使其满足谐振频率,然后通过试验测试声学系统振动特性。建立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单颗磨粒的运动学方程,并对不同频率和振幅对切削轨迹、磨粒与工件相对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振幅和频率影响了切削轨迹的宽度和长度且磨削轨迹为空间正弦曲线;振幅和频率越大,对相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的磨削表面,结果35kHz的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表面粗糙度值低,质量较好。通过引入单位磨削力和平均截面面积得到超声振动磨削的切削变形力模型;根据磨削能力参数geC,给出摩擦系数模型;进而对不同频率下的磨削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件施加超声振动磨削系数降低,35kHz下的超声振动摩擦系数降低的最明显;法向磨削力随磨削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频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三种频率下均使切削变形力降低率减小,相比而言,35kHz下切削变形率降低最明显。为了进一步研究超声振动对磨削表面的机理,通过建立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单颗磨粒的运动学方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二维超声振动对磨粒产生更大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增强超声振动软化作用,磨削力降低,延长砂轮寿命。
【关键词】:超声振动 运动学 表面形成机理 磨削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发展动态15-16
- 1.3 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简介16-17
- 1.3.1 ZTA纳米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特征16
- 1.3.2 ZTA纳米复相陶瓷的力学特性16-17
- 1.3.3 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17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7-19
- 2 超声振动磨削声学系统的建立19-31
- 2.1 超声振动磨削声学装置的整体结构19-20
- 2.2 超声变幅杆的优化设计20-29
- 2.2.1 超声变幅杆材料的选则21
- 2.2.2 变幅杆的理论设计计算21-22
- 2.2.3 基于ANSYS软件分析带工具头的变幅杆22-27
- 2.2.4 声学系统的振动试验27-29
- 2.3 本章小结29-31
- 3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运动学分析31-47
- 3.1 超声振动磨削单颗磨粒的运动学分析31-38
- 3.1.1 一维超声振动磨削单颗磨粒的运动学方程31-33
- 3.1.2 单颗磨粒弧长的分析与计算33-35
- 3.1.3 超声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单颗磨粒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35-38
- 3.2 二维超声振动磨削陶瓷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38-45
- 3.2.1 二维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的运动学分析38-41
- 3.2.2 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单颗磨粒运动轨迹仿真41-42
- 3.2.3 二维超声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单颗磨粒的相对运动速度影响42-44
- 3.2.4 二维超声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单颗磨粒的加速度影响44-45
- 3.3 本章小结45-47
- 4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力的研究47-59
- 4.1 建立磨削力的数学模型47-48
- 4.2 磨削摩擦力48-54
- 4.2.1 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48-49
- 4.2.2 磨削摩擦系数的测定试验49-50
- 4.2.3 不同频率的轴向超声磨削摩擦系数50-53
- 4.2.4 试验结果分析53-54
- 4.3 切削变形力的建立与试验54-57
- 4.3.1 切削变形力的理论模型54-56
- 4.3.2 切削变形力实验数据分析56-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5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表面形成机理分析59-65
- 5.1 引言59
- 5.2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试验分析59-63
- 5.2.1 磨削试验条件59
- 5.2.2 多超声振动频率下工件表面质量分析59-61
- 5.2.3 超声振动频率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61-63
- 5.3 本章小结63-65
- 6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
- 6.2 主要创新点65
- 6.3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作者简介71-73
- 学位论文数据集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德友;孔凡霞;;超声振动扩孔纠偏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年03期
2 马世佩;;利用超声振动改善冷却液效率[J];航空工艺技术;1983年04期
3 黄文郁;朱炳森;;用超声波清洗机改装超声振动车削装置[J];机械开发;1984年04期
4 В·С·Лершun;刘作寰;;在拨管过程中应用超声振动[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5 张日升;;超声振动冲削[J];新技术新工艺;1984年06期
6 赵继;王立江;;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的波谱分析[J];电加工;1986年04期
7 焦光明;汤铭权;;超声振动车削快速落刀装置的研制[J];电加工;1991年03期
8 张建中,于超,申奎东;超声振动扩孔的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0年06期
9 曾忠;微孔的超声振动钻削技术与工艺效果[J];机械工程师;2001年01期
10 张建中,李秀人,申奎东;超声振动干式扩孔的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继;王立江;;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的波谱分析[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特种加工篇与综合性论文篇)[C];1986年
2 招展;刘冠民;朱树新;;超声振动滚压45~#钢正交试验[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祝锡晶;叙鸿均;;新型功率超声振动珩磨装置的研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继先;;陶瓷深孔加工的新方法——超声振动磨削[A];陕西省电加工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杨继先;杨素梅;张永宏;;超声振动车削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电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继先;杨素梅;张永宏;;超声振动车削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陶国灿;王涛;邢栋梁;张建华;;超声振动辅助铣削表面纹理建模及其摩擦学性能优化[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8 张洪丽;张金环;单绍福;;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9 张勤河;张建华;张琪步;艾兴;;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实验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勤河;张建华;张琪步;艾兴;;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实验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哲;超声振动辅助磨料水射流抛光冲蚀机理和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侯荣国;超声振动辅助磨料水射流脉动行为及其对加工机理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孙智源;硬脆材料微结构光学功能表面的超声振动抛光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陶国灿;超声振动辅助铣削鱼鳞状表面成形机理及表面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童景琳;基于非局部理论的超声振动磨削纳米复相陶瓷损伤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岩;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机理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齐海群;超声振动拉丝相关理论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洪丽;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沈学会;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陆昶;聚合物共混物融合缝结构与性能及超声振动下融合缝形态演变及其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晓;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耿怡;金属外圆表面超声振动光整技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刘小超;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曼曼;超声振动辅助TA2纯钛箔板塑性变形行为与微冲裁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华;基于超声减摩原理的气缸运动副摩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华东;光学玻璃超声振动铣磨材料去除及表面质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宇杰;基于超声振动辅助的Sn2.5Ag0.7Cu0.1RE/C194铜合金的润湿及钎焊接头时效特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飞;超声振动微铣削动态仿真与实验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9 汪强;Inconel 718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10 贾正首;功率超声振动珩磨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0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70360.html